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2016-11-07 15:37:12
政策频出、焦虑难消,减负令不是万能灵药
事实上,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曾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
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之后,几乎每隔几年,相关部门就会根据新形势出台相应减负政策。1964年、1978年、1988年、1994年、2000年、2004年……政策规定因时而变,“规格”也越来越高。2010年,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减负”作为教改的重要目标。2011年全国两会上,“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除了“规格”提高,减负的措施也变得更加具体。尤其是在地方层面,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和落实减负工作,对在校时间、课后作业、考试、补课、休息和锻炼时间等做了严格细致的规定。
总的来看,各地区主要从入学选拔和在校教育两个方面加以限制。
有的地区如河南,除了实施小学就近入学和取消小升初考试,同时还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举办培训班。有的地区选择以减少平时考试次数为切入点。北京规定,小学除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期末可以举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学科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有的地区则对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后作业有明确的规定,如天津要求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尽管政策频出,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焦虑却始终没有得到缓解。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调查显示,“00后”在校时间和做家庭作业时间均超过“90后”,学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重,睡眠不足现象也更严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旭东介绍,2013年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建议,四至六年级每日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但本次调查显示,学习日“00后”小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超出标准0.7个小时,超标人数比例达66.4%。休息日“00后”小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超出1.8小时,超比例达81.1%。
相关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政策力度看,行政力量已经用到最大,单纯依靠政策来有效降低学生负担并不现实。在高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家长的焦虑并不奇怪,适度的负担也可以接受,但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学业负担与竞争压力。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