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18-02-08 09:57:33
对每一个孩子而言,他真实的学习能力,决定了他学什么和怎么学是适合自己的,是否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调查显示,近八成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如何学习才最有效。只有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你才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把握孩子的能力。
【什么是学习方式】
百度百科认为: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有的孩子通过听来学习的能力很好,比如老师讲授课文的内容,他复述的时候就好像自己读过一样;而有的孩子却必须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用体验去了解所学的内容;还有的孩子又正是依靠讲述来学习。
一个典型的依靠听和体验来学习的人,他读书的效果就远不如去听和体验。而一个依靠活动去体验的人,一体验,他就能把所学的东西内化,将知识和经验整合在一起。还有的人一读起书来废寝忘食,他通过读和知识反复发生着关系,这就是属于他的学习方式。
我们并不知道孩子天然是用什么方式学习的,如果我们只按照一种学习模式来教育孩子,势必就会与许多孩子的学习方式相冲突。在许多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按照大纲和知识点讲解着,孩子们无一例外地只能坐在那儿听,缺乏实践自己学习方式的机会,势必会导致许多孩子的学习出问题。如果我们一刀切的话,就只能侥幸地看个体老师的风格跟孩子的学习方式是否吻合,如果不吻合,那这个孩子可能就会遭受挫败。
【例子与解读】
过去作为学习咨询师,我曾接待一位爸爸和他10岁的孩子,这位小同学数学成绩不好。我向孩子提问:“你知道自己的数学为什么不好吗?”孩子说:“因为我听不懂老师说的话!”我又问:“你听不懂什么话呢?”他说:“我不知道什么是乘数和被乘数。”这下我明白了,孩子之所以数学不好,是因为他压根还没有理解基本的概念,就更不用提接下来的操作了。
还有一次,一个小学生带着作业来自习,题目是“请将1到100的自然数从大到小写一遍。”他先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个大大的“0”,然后是1、2……越写越小,最后是一个小小的“10”。我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说:“老师,这是我们的作业!”我这才明白,原来这就是他理解的“从大到小”写一遍。
解读:任何学科都涉及到许多概念,而学习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孩子需要有对具象概念的大量积累,最后形成抽象概念,这个过程中学习必须和孩子的能力相匹配。
假如老师没有把概念以适合孩子理解的方式,没有以实物教学的方式讲解清晰,那么孩子会在学习中感到茫然和有压力。比如,你想让孩子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那首先要让他知道长和宽是什么。你会发现,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拿一个实物长方形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实物让孩子有看和接触的机会,边听概念边和实物联系起来,他们很快就能理解什么是长和宽,继而理解面积。
【如何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
第一:观察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只有你观察和了解这种充实的、活泼的、幼稚的生活;只有你细心的考虑这种生活,参加到这种生活里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而且有益;如果你只站在儿童生活的边缘上……你的教育不能使他们口服心服。观察,简单地说,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却让很多家长为难。因为这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加上互相比较的心理,还没等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方式,就忍不住教之以“最有效”的方法,并耳提面命让其形成习惯。如此一来,不仅孩子痛苦,家长也长叹璞玉难雕。
第二:接纳
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活泼聪明,和姐姐的推理能力不同,她具有非凡的音乐天分。居里夫人在实行教育时,并没有一刀切,只是进行适当的启蒙教育。居里夫人谈及小女儿:“起初只能勉强跟上学院的课程,后来才没有困难。她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能令我满意。”当我们有足够的内心让孩子的展现自己最天然的部分,还是有一些家长,认为这是难以理解和接纳的,就强迫孩子去改变。有的孩子能将他的挫败说出来的,而又有多少孩子是说不出来的呢?说不出来,孩子是怎么去面对这些压力的呢?
总结:
我们看待孩子的角度,不能只从成绩出发,一个偏重发展认知的人,尽管头脑可能很发达,但他的生命是僵硬的,人的内在就处于残缺的状态。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就是尊重他和自己内在各个部分的连接。而我们追寻幸福生活的能力,就来自内在的完整。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