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帮广州站 作者:@走停 2017-07-31 15:02:42
(三)
“从小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他脾气很好,天天就知道读书,长得又帅,每次考试都考年级第一。”
《爱情公寓》中,曾小贤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除了“帅”,L大概可以列入“别人家的孩子”序列。
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小孩是全世界最聪明的孩子,至少也是之一。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某区某街道XX村。
L所在的小学,就是以村名命名的XX小学。
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工地。村民天天在建房子,租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工者。
地铁通到我们村的前两年,车厢里空空荡荡,可以拍苍蝇。
现在苍蝇都挤不进去了。
我们不是村民。如果是,也不用整小升初了。建个大房子,30套的那种,每天没事就去收收租,那也是极好的。
L就在村里的学校度过了六年。
学校很小,小得前门就可以看到后门。一栋楼,一个周长200米的操场,没了。
是为麻雀学校。
每天,爷爷用电动车搭着L去学校,单程2公里,8次往返。
一至五年级,L的成绩都很好。大考小考,数学英语几乎没低过100。语文最差的一次,就是六上考了个91。
说下校内成绩:五上294,五下296,六上英语没拿满分,99,总分290。
体胖就要勤跑步,人丑就要多读书。
L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
不像我,从小学到大学,唯一不变的,就是一颗不想念书的心。
成绩好,自然万千宠爱在一身。有什么活动,老师第一时间都会想到L。
什么机器人比赛,书信节比赛,作文、书法、口语、合唱、诗歌朗诵等。只要学校需要,他就参加。
带回来一堆奖状。
六年级的开学典礼,代表毕业班学生讲话。
妈妈站在学校大门外,录下了视频。
几分钟时间,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一点感觉不到他的紧张。
毕业聚餐,有个同学妈妈过来,找到了L的妈妈。
六下期末考试,这个同学数学考了满分。
妈妈表扬他:“不错啊,中午给你加个鸡腿。”
同学说:“那又怎么样,学霸还是L。”
在同学家长看来,L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在“别人家孩子”的家长眼里,也会有许许多多“别人家的孩子”。
国家队为什么要从省队选队员?我是村里跑得最快的,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
想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也没什么。
那些进了神学院,四大公校奥班的那些孩子,才是“别人家孩子”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就是喜欢绕口令。
(四)
下面该轮到一个人出场了。他已经在后台站了太久。
没错,那个人就是我。
L的学习,都是我抓的。
那天翻出儿子小学六年的语文和英语课本,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我的签名。还有日期和“已背”两个字。
六年来,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打勾,签名。
从来没逼L做过作业。老师的话,比家长的管用。
让他背五段课文,他是绝对不敢只背四段的。
在L刚出生那会,我跟L妈曾达成一个共识。
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很多家长应该都是这么想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自己那时候还是太年轻了。
图样图森破。
以下是在小升初备考中我教育L的讲话实录:
学习哪有不辛苦的。不辛苦一点,你就进不了好的初中,进不了好的初中,就进不了好的高中,进不了好的高中,就进不了好的大学,进不了好的大学,将来人家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
最后总结:现在苦一点,是为了让你将来不苦。
有一部连续剧,忘了叫什么了,片中海清对她女儿也是这么说的。
儿子刚好看到,说了一句:“老爸,这个妈妈跟你说的一模一样啊。”
可能中国所有的父母都跟小孩说过这段话。
三年级的一天,L妈对我说:该关注一下小升初了。
说完,再加上一句:养不教,父之过。
老婆永远是对的。
于是,我开始了解行情。
L直升的中学,不怎么样。小学老师不停地拿一个某年中考考了730分的娃来激励孩子,以证明该中学并不是差得很离谱。
L曾经去过这学校踢球,他说:洗手间好浓的烟味。
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把L送到这样的学校的。
命运就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要掌握命运,而不是是把它交给政策和系统。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