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长帮资讯 作者:异边的畔 2015-03-18 12:05:57
二、民国时期
民国取消了科举考试,现代的学部委员、院士又未出来,以什么评价民国适合呢?其实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数据都可以比较。古代的进士状元,是读书人之间“高大上”部分的较量。进入民国就是以普及小学教育为宗旨,就是有多少人在读书的较量,基数可以反映全民素质。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基础教育
首先说一个数字,1907年在学堂在学人数,湖南是4.8万人,湖北是9.9万人,相当于湖南两倍多,可以说到清末湖北仍然领先湖南很多。我们原来以为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给湖南教育带来福泽,其实是个错觉(顶多就是对教育的重视有思潮上的导向)。
下面我们看看湖南是如何异军突起的!
(一)北洋政府时期
(1)1930年第一次全国教育普查各省小学教师数据(1930年师资主要在北洋时期形成)
湖南5.38万教师,其中受正规师范教育的1.6万(教师数次于河南列第2,师范生数次于山东、四川列第3)
广东2.2万教师,其中受正规师范教育的0.5万。
福建1.3万教师,其中受正规师范教育的0.29万。
湖北0.75万教师,其中受正规师范教育的0.22万。
这时候和明清状元概况几乎完全掉了个顺序,广东在全国处于中规中矩的水平,但湖南高出这么多,福建、湖北低这么多,有没有统计上的出错呢?
1930年的师资力量,那就要追溯整个北洋政府时期的师范培养投入了。
(2)1917年公立中级师范学校数量
湖南16所,仅次于江苏浙江奉天,与四川并列全国第4。
广东10所,位于全国第6。
福建4所,居于全国下游。
湖北4所,居于全国下游。
(3)1923年公立中级师范学校数量
湖南23所
广东16所
福建9所,比1917年有所增加
湖北4所,原地踏步
显然,这两个标志性的统计,说明了因果关系,与1930年的教师队伍数量是一致的。
结论:湖南>广东>福建>湖北,这个排名影响到国民政府时期至解放初期的人才数量。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的这种个人猜测不知是否合理:这一时期,福建、湖北一直处于北洋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北方人当督军(其中湖北一位督军萧耀南虽是黄冈出生,但属于铁杆北洋派),看来北洋政府把南方省份作为“征服地”,只顾搜刮,并不理会当地人的死活。(并非北洋政府不重视教育,在他的经营北方地盘数据也不错,但对客籍地的南方只为掠夺)
湖南、广东尽管战乱频繁,南北力量几度易手,但本省人仍在省政府以及财政、教育等部门中有较大话语权。其中湖南教育的急剧提升,以几起几落的督军谭延闿的贡献最大。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