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2013-10-29 10:31:59
“小升初”考试招生被叫停引热议,优质学校或复办初中“名校办民校”优质生源或被分流。
这一周来,城中最热的话题之一莫过于“小升初”考试将被取消。对民办学校、特别是“名校办民校”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名校办民校”是公办知名中学参与开办的民办初中,诞生于本世纪初。由于此前法律规定存在模糊和矛盾之处,“名校办民校”一直采用考试招生的办法招揽了大批优质生源。十多年来,“名校办民校”一路发展壮大,但也一路争议缠身。“禁考令”之后,“名校办民校”将采取何种方式招生?它们还能够保持现在的办学质量和地位吗?广州的初中教育“公”、“民”格局是否将会发生变化?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名校办民校”现状、地位如何?
现状:每年1/3小学毕业生赶考“名校办民校”
今年的6月27日到6月29日可谓是近年来“最密集考试季”。6月27日上午,小学毕业考结束,一系列“小升初”考试随即展开,包括:“名校办民校”大联盟、小联盟的联考,部分民办初中单独举行的考试,公办外国语学校的招生考试。今年,民办学校“大联盟”新增了两所学校:番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和增城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粗略估算,大约有超过4万名学生报名参加民办初中(主要是“名校办民校”)考试,争夺约3000个招生计划,考录比约为13.3:1。
广州每年的小学毕业生大约有12万人,也就是说,将近1/3小学毕业生加入了民校的招生考试。从2004年到现在,这样的“赶考”场景几乎年年上演。简而言之,“名校办民校”是公办知名中学参与开办的民办初中。它的诞生符合法律的规定,却一直伴随争议,被认为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
格局:民办初中仅占两成 却掌握“优质资源”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不同,广州的初中格局呈现出一种值得玩味的现象。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看,公办学校占据了八成,民办学校约占两成,公校占了绝对“大头”。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1年底,广州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有1822所,在校生达到99.6万人。
但如果从实力上来看,将近30所“名校办民校”占了广州优质初中的大半壁江山。其每年招生考试都是场面盛大,中考的成绩也稳居前列。公办学校里,华附、省实、二中、广铁一中、广大附中都有初中部,但规模有限。而其他普通公办初中数量虽多,但在实力上与“名校办民校”还有距离。
总而言之,从格局上看,将近30所“名校办民校”与少数仍保有初中部的名校一起,占据了“金字塔尖”。家长和学生要寻求优质初中教育资源,就不得不投考“名校办民校”。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