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奥数网 2013-07-19 10:10:27
需要尽力做好九件事:
1.夫志当存高远。心中要有一个大目标,至少要有一个三年的目标(大目标)。
2 . 心中有打算,行动有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在第一周就逐步定下自己的打算,明确自己行动的目标。定好一日生活制度,开始建立新的习惯:在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安排自己每日的生活制度,并认真执行(具体小目标)。
3.注意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优点:主动结识每个同学,了解他们的个性,虚心学习他们的优点(学同学)。
4.学习每位老师的优点,记住每位老师的要求:按老师的要求做好预习,带齐学习用品,掌握每门课的复习方法,这对学好此门功课非常重要(学老师)。
5.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为了使新组建的集体更加团结奋进,更像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需要每一个成员热情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处事)。
6.上好第一节课:每位科任老师一般都会用最精炼的话,介绍学习该学科的好方法。认真听好这些要求,不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还能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学文 化)。
7.高质量完成作业:把每一次作业当作考试对待,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轻易求助别人(学独立地思考--思想)。
8.认真预习和复习功课:许多小学生并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在中学开学的第一周,要有意识地养成预习、复习功课的好习惯,建立“备忘录,错题集等待。类似地可以反省下今天或一周或一个月内自己的行为举止(学复习---会反省)。
9.放学后直接回家:抓紧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及时告知父母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做为初中生,已经是大人了,应该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多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学感恩)。
(PS:有人疑问,这里是不是跑题了,特别是括号里的? 没有,个人鄙陋的认为,做事为做人,学习也是在学做人。)
D:父母该干啥(守护神)
上好初一年级,不仅需要孩子的努力,也需要父母做好准备,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初中,孩子是大了一些,但也不能太过放手,这时是孩子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但更重要的是沟通方式,在这里,有时方式比态度还重要。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并时刻准备着给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但要以一个恰当的足够尊重孩子的方式。
初一,孩子开始了全新的开始,走进新环境,接触新老师、新同学,学习新课程。所有的这一切,单靠各方面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自己可能无法很好地面对,在初一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孩子小学时成绩很好,可上了初中就赶不上了;小学时很听话,可上了初中就没那么顺从了,严重的还会离家出走……这种种问题都需要父母仔细分析,认真对待。注意,你的目的是教育,不是操纵更不是自我意愿的发泄。
总之,升入初一表面看来只是小学升入中学的变动,但由于学习环境的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自身生理、心理、观念及意识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孩子要了解自己,掌握初一生活、学习的必要知识,做好上初一的心理、生理和物质准备。同时也要求父母了解孩子,了解初中孩子成长中的常见问题,以便解决好孩子的新问题。
孩子和父母双方都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在暑假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进入中学后,孩子就有可能越学越好,再接再厉,顺利完成初中学业。
推荐阅读: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