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2011-02-16 09:26:01
小升初
“小升初”是小学升初中的简称,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小升初入学考试与初中升高中的中考、高中升大学的高考一同并列为中小学生的二大考试。由于“小升初”不允许统一考试,各个优质初中自行按照各自标准录取学生,加上学生家长对优质学位趋之若鹜,因而备受关注。
学校开放日
优质的初中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面向家长的服务体系,为了向社会宣传,得到家长以及各界人士认同感、美誉度,在学校开放日当天,各校将会公布当年该校招生的相关信息、办学业绩,展示教学能力与水平等情况。家长们也可以在当天向该校提出自己心中存在的疑问和不解,以图更好的了解该校各方面的情况,更好的处理择校的事宜。
择校
在教育资料不够均衡的情况下,家长使出浑身解数选择上一所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升初中显得尤其突出。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电脑派位在本区上中学,都希望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这样就造成了广州各区教育水平比较高的重点中学成为择校的热门。例如中大附中、中大附外、华师附中、广东广雅、广东实验学校、二中应元等等。
择校生
指毕业生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学校录取分数线,并且要求选择非教育部门制定的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按规定缴纳正常学费、课本费等费用外,还应按培养成本一次性缴纳择校费(后来规定缴纳择校费的学生不再缴纳学费)。因此判断“择校生”有三点可以参考:一是分数线够不够,二是有没有“选择学校”,三是选择的是否为非教育部门制定的普通学校。
择校费:简而言之就是学生X从一个学校毕业后,向上一级的学校进行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从而要选择好坏学校学习,而教育局规定X学生如就读所属地区路段学校就读,可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不想去该路段学校学习,就必须去别的学校,那么就要交一定的择校费。同时转学也需要择校费。
对口直升
广州市各区的小升初途径有所不同,新区学校即天河、黄埔、白云采用对口直升的方式。具有该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按每学校在招生地段内所对口的小学给予安排学位,该招生段学生可受用面试升入对口中学的升学办法入学。
电脑派位
广州的越秀、海珠、荔湾这些老城区采取的是电脑派位的做法。即如果升学的学生没有参加择校或者择校不成功,则教委会默认依据学籍,进行对应的计算机派位。电脑派位最早起源于1991年,由原广州市招生办副主任陈流光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学生入学的公平录取问题。电脑派位分两批,第一批是推荐生,老城区根据大致的片区,将片区的省一级学校列成几组,推荐生名额分配到各小学,由电脑按照学生志愿随机分配学校;第二批是普通生,按照各小学在区内的地理位置,对口几所中学,而这几所中学并非全部省一级,也是由电脑随机在这几所中学间分派学位。
推荐生
推荐生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选得出的。而广州又以不同区各自的评选标准而各有不同。如,越秀区推荐生是小学学校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学业成绩等一定标准,选出一些优秀学生向重点中学进行推荐,同时满足家长择校、中学择生的现实需要。而那些被推荐的学生就是所谓的推荐生。广州自2006年开始便在各区掀起推荐生制度的废除热潮,今最新出台的政策表示,公办初中招生不与学生评价挂钩(特长生除外),并将逐渐取消推荐生制度。目前仍存在推荐生制度的仅有越秀、荔湾、海珠几个区,广州市教育局提出了逐步取消的思路,但怎么取消、何时推进等全部由各区自行操作,市里只负责协调。
特长生
在某些方面(比如:体育、音乐、绘画等)有优于普通人的技能的学生被叫特长生。而更深刻意义上的特长生是指:在某一些学科方面突出于常人,有特别的兴趣与偏好,有成为杰出人才潜力偏长的学生。2010年广州小学升初中可保留一定比例的体育、艺术特长生。据规定,经过审定的广州市内国家、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可招收不超过当年计划10%的体育、艺术特长生,个别集体项目学校招生比例可适当放宽比例至不超过15%.不能对特长生进行文化类测试。
特长生因此提前录取,可避开派位。越秀区的初中特长生有艺术类、体育和科技类特长生三种类型。去年越秀区辖内包括广东实验中学、2中等多所省市属中学均相应招收一些特长生,其中广东实验中学招收92名特长生,包括羽毛球、田径、篮球、管弦乐,舞蹈、无线电测向、科技创新等众多项目。据统计,17所中学共招收695名特长生。
跨区生
跨区生,指户籍在我区,而在广州市其他区就读,要求返回我区升初中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根据广州市有关规定及我区初中学位不足的实际情况,原则上不办理跨区审批手续。如确有实际困难,需跨区升学的小学六年级 ,则由学生父母(或合法监护人)于向区招生办提出申请,并办理审批手续。
跨地段升学
跨地段升学分为两类:1第一类:是指在某区公办、企事业办小学就读的具有某区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回到户籍及房产证所在的对口中学升学((1)这部分学生也可以在毕业小学对口中学升学,不办理跨地段手续;(2)申请就读学校属于入学紧张地段,则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此类学生提出跨地段升学申请时,必须人户一致,及需同时具备天河区户籍(非挂空户,父或母为户主,广州市常住户籍应提供有关户籍材料)及与该户籍地址一致的房产证或购房协议(父或母),方可申请。
自招到校
所谓“自招到校”,即是除中考之外的一种升学方式。自去年开始,广州市教育局就提出了一种为解决择校而将试行的新方式,及市属的一些优质中学将把部分优质学位分配到初中(或小学),这样,即使学生在普通初中(或小学)都可以有机会进入名牌中学,从而缓解“择校”。
十七所民校联考
十七所民校联考,即17所民办初中联合举办的升学考试。(点击查看联考于非联考学校)。2006年,广州13所民办初中在小升初考试中开始实行联合招考的政策,到了2010年有广雅实验学校、南海执信中学、番禺执信中学、珠江中学、二中应元学校、育才实验学校、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等17所学校参与。据悉,学校招考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6月下旬。出于具有名校背景,这些民办初中每年招生部受到广泛的关注,民校联考提供约三四千个学位,吸引数万小学毕业生报考,成为出电脑派位外第二大“小升初”形式。其中确定入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包括国有民办初中名校和一般社会力量办学学校)是不用参加电脑派位的。据了解,广州市的做法是,民办学校同意录取的小学毕业生,其家长或监护人,须在《小学毕业生就读民办学校录取申请书》上签名确认,确定放弃电脑派位或就近对口入学。
小知识补给
尽管大部分民办初中的学费每学期高达7500元至2.5万元,而且从2006年开始录取比例都是10:1左右,但由于办学质量较高以及初中毕业后的“出路”非常诱人,60%到70%的学生可顺利入读知名高中,吸引大批学生家长追捧。到2009年联考学生同比增长1/3,4万学生角逐4000学位。
杯赛、证书
为了敲开“小升初”的大门,为了在小升初上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杯赛及获得各种证书,成了不少家长的心头热。其中最火热的要数各种奥数赛,比如希望杯、迎春杯、“走美”(走进美妙数学花园)、华杯(华罗庚数学竞赛)等等,每个杯赛的含金量都各不相同。除了一些奥数杯赛外,还包括像英竞(如广州小学生英语竞赛等,含金量高)这类的比赛。这些比赛和竞赛的证书,能在广州小升初中获得某些优惠政策,因此也受到家长们广泛关注和重视。
分班考试
由于教委把“重点班”列为封杀的对象,中学刚开学时候,“入学摸底测试”就成为了重点中学“分班”的代名词。现在小升初没有统一考试了,名校的生源也不整齐,因此分班考试对孩子非常重要,在广州内不少学校是根据学生毕业考试的期末成绩排名来进行分班的。根据往年经验,大部分学校分班考试科目涉及语、数、外3科(也有只考奥数的),但是主要还是看数学成绩。数学考察范围:重点中学的数学题还是以奥数题为主,少部分小学数学题,也有部分学校考察少量初中数学的知识。考察难度:从往年情况看,难度略低于杯赛难度和入学考试难度。
实验班
目前广州市稍微好一点的中学基本上都有实验班,而举办这些实验班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成绩,为学校带来声誉。然而2007年开始的政策是要限制并逐步取消实验班,以限制大面积择校的现象。可以预测的很大可能是:各个重点中学虽然不会设立以“实验”为名的班,为了保证升学率,还是会通过一些形式把优秀的学生集中到某几个班进行培养的。而且,实验班在初中校旦都会享受到“特殊待遇”,例如享受最好的师资、教学设备、培训机会、竞争名额、高难度试题等, 成为重点培训对象。因此也造成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在教学和管理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小升初中,能否进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显得尤为重要。
重点班
重点中学的实验班是最好的,公开条件,择优录取他们认为最好的学生组成的实验班。其他孩子通过共建、派位或者交择校费进入普通班。但是,很多学校会在开学前后进行一次开始,从普通班选拔相对优秀的孩子组建个“重点班”,重点班的师资和教育介于实验班和普通班之间,比朋友班抓的紧,比实验班相对宽松。如果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重点班有望在几次考试成绩都优秀的前提下插入实验班,实验的学生也有可能因为历次考试成绩垫底而被降到重点班或者普通班。
普通班
普通班的说法是与实验班相对立的。初中学校的普通班要求没有实验班严格,做题难度比实验班低,而且教学进度比较慢,但是这并不代表普通班就没有优秀的学生。因此如果选择普通班一定要选择学校对普通班比较重视。
>>看过此文章的人还看过:
· 揭开2011年小升初招生择校的内容 | · 2011广州小升初酝酿改革指标到校 |
· 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奖学金政策 | · 揭开2011年小升初招生择校的内容 |
· 小升初英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技巧 | · 2011年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
· 小升初教育有技巧 家长来畅谈经验 | · 备战2011年小升初择校考试有方法 |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