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北夕 2009-06-02 09:51:22
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的翻新日新月异,学校一切原有资源的更新升级已在燃眉之急,故光靠财政拨款显然是不够的,那学校就得想法设法增加收入。大学的扩招、评估最能体现这点,搞扩招、讲评估的大学比比皆是,却为何不见搞出点人文性的、学术性的成果出来?甚至于出现学位资源的权钱交易。这不能不说跟市场经济联系的太紧密,从而出现功利化的行为。大学如此,中小学何尝不是如此?择个小学就得交纳数万元,不得不感叹“学校的有名”。或许是学校历史的有名,或许是师资力量的有名,也或许是自身定位于名流群体的有名,还有太多的或许,但所有这些有名是该被大家所能共享的教育资源,只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更因为义务教育的免费,却为何要通过美其名曰的“择校费”而来实现呢?最多是户籍制度的羁绊,使得“择校费”冠冕堂皇的出现,但再怎么户籍的限制,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因为这也是义务。难道用“一分钱一分货”来形容才合适?通过提价来抬高身份以此证明自己的“有名”?这不仅抹杀了一些孩子择校的公平性,也是无视义务教育法的存在!
“师出名门”固然是好,但仅仅的追寻于光环罩身,不仅是孩子、家长的悲哀,也是学校、教育的羞耻,很悲悯这种追逐光环的教育不仅成为了事实,更是被社会所认可;连最基本的受教育权益都保障不了,这个“名校”的“有名”我看也仅此而已。借用一句话就是:“即使现在播种的是龙种,到时候收获的也只是跳蚤!”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