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5-21 10:50:02
高考指挥棒也被认为是家长被迫择校的重要原因。
对学生来说,选择好的中小学才能进好的大学,而好的大学意味着好工作——择校问题的实质就是择业问题。
对此,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一中校长赵洪武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应试体制,直接导致了众多家长为求孩子的前途,好中择好,优中选优,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到重点学校读书。”如果我们国内不改变目前的评价体制,还是按照目前的中考体制,中学的素质教育很难推进。
教育的不均衡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助长了“择校”之风。
更有学者认为,择校费的背后还隐藏着城乡差距、公民平等权利、国力基础、贫富差距、就业渠道等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当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的时候,择校费的问题才会真正消失,否则,它还是会以其他形式浮现。
一位教育媒体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遏制择校这个问题,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冲动最大,县、区政府最没有能动性。因为这个钱归根结底是以县为主来重组教育经费,而择校费收入能帮它们缓解困难。
他分析:“由于对教育的投入难以立竿见影,某些地方政府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热情不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择校费就是地方政府对教育欠账过多的产物。正是在地方政府的默许下,一些教学质量好的学校收取的择校费越来越高,无情地吞蚀着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教育专家邵宗杰认为,近年来,各地把一些办得比较好的公立学校改制翻牌为具有民办性质的“国有民办”学校,向学生收取高额学费,这对“择校”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涂艳国认为,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多年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徘徊,远未达到4%。过去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结果变成了谁管理谁出钱,乃至谁上学谁出钱。
涂艳国说:“现在的农村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虽然是一个重要进步,但学校的办学经费仍然十分紧张。长期的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富裕地区学校与贫困地区学校以及强校与弱校之间差别的重要原因。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所应当做的首先是反思自己是否尽到了为公民提供优质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而不是把自己酿出的苦酒强制别人去喝。”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