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2012-10-24 11:39:25
学生们正围坐在六角桌前学习,老师并没有“满堂灌”,而是从旁进行指导。
小班教学形式灵活,学生互动频频,自由度很高。
全校24个班,每班仅25名学生,一节课老师主讲不到10分钟,其余时间都用于学生讨论……2009年起,广州市荔湾区花地中学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不但没有再出现生源流失的现象,还吸引了越秀、海珠等其他区的生源来校就读。目前,花地中学全部班级都已经实现小班化,而该区的23中、24中等薄弱学校也相继加入到小班化的行列中来。小班化俨然成为薄弱学校逆袭名校的一大“法宝”。
不过,也有教育界人士质疑,在基础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推广“小班”、“双师”等,是否有浪费教育资源之嫌?而由“小班”带来的教学质量提高,能否保持下去?
小班模式 教师靠边站 听学生“话事”
昨日,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40多所中小学的教职人员,观摩花地中学、沙面小学的小班教学。
记者在花地中学初二(3)班见到,25位同学分成5组围坐在六角桌前,教室内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讲台,黑板前的一张小讲台比学生的课桌还小。
记者来访时,该班正在上语文课,学习的是杨绛的散文《老王》。上课时,居然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主教”、一位是“助教”。主教老师负责启发和评点,助教老师则主要察看各组学习,给“专注度、进度、准确度、参与度”打分。
40分钟的课,分解成四个环节:自学、互助、展示、评研,换而言之,老师不再“满堂灌”,讲课时间加起来不过10分钟,多数时候,老师可谓是靠边站、听学生说。而无论是讨论还是展示,学生或站或坐或走动,都轻松自如,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
小班效果 成绩提高了 弱校早早派完位
花地中学由原广州市119中学和120中学两所学校“弱弱合并”而成,作为一所老城区内的城中村学校,长期以来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老化、师资力量不足。虽然对口小学包括省一级学校芳村小学、康有为小学,但这两间小学的优秀生源,却往往通过推荐生、民校联考等方式而流失。
小班化推行后,该校可以说是完美地实现了“逆袭”。校长蔡铁山说,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兴趣来了,成绩自然上去了。不但生源没有再出现流失,一些户籍在偏远地区的高知人群也纷纷将子女送来花地就读,甚至还有越秀、海珠等区域的学生舍近求远,来花地读书。
而同为该区薄弱学校的23、24中,也从去年开始推行小班教学。23中从2011年起在初一进行6个教学班的小班化试点,而在2011年全区质量检测中,该校初一级名列最优行列,有15位同学四科总分处于340分以上的高分段,是该区26间区一级、市一级学校中人数最多的。
荔湾区教育局副局长关治雄表示,在往年的初中电脑派位中,23、24中是垫底的两所学校,但今年有所不同,“两校的学位早早派完了,反而有些市一级学校的学位没派出去”。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