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2010-04-07 09:18:40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小升初的家长们无暇欣赏春天的脚步。但家长们不知道,他们费尽心思揣摩的校长们也在为同样的问题苦恼。来自教委的政策催动了家长,也催动了校长。前者为自己的孩子奔忙,后者则要在政策的缝隙中寻找学校的未来。
优质校校长
“我只能得罪大多数人”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在小升初这场“战役”中,优质资源校是唯一的胜者。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优质资源校的校长也有一肚子“苦水”。
考季收到上千张“条子”
“如果恢复小升初考试,我第一个举手赞成。”一位校长说,“因为考试是目前最公正、公平的做法。”该校长透露,每年从寒假开始,托他办孩子上学的电话就络绎不绝。新初一、新高一,通过各种关系写来的“条子”足有上千张,其中半数以上是小升初的。从上到下,再加上本区一些大企业的高层,“我们初一和高一新生的数量加在一起才700多人,我不可能全收‘条子生’,但这些‘条子’背后有哪个是得罪得起的?最后只能是‘得罪大多数人’。”
校长的苦恼似乎印证了老百姓的话:只有“三特”可以上“好学校”,一是特别优秀的,二是父母官职特别高的,三是特别有钱的。
不知该拿什么当依据
小升初的家长们都在抱怨,搞不清学校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没法让孩子对症下药地备考。殊不知对于“选择标准”校长们同样“不清楚”。
“每年校长们都为这个头疼。”某区教委负责人说,“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学生们又都要择校,校长总得有个选择吧。开始用奥数做标准,结果导致奥数越学越偏,被教委叫停;然后觉得公共英语好像可以当标准,又逼得孩子们都去上了英语班;今年教委再次明确,不能用各种考级证书和学科竞赛成绩录取学生,也不许进行书面考试。这下把校长们逼得走投无路了。一位校长在会议上提问:‘不许书面考试,我把考题都输在计算机里考,行不行?’”学校也要培养自己的生源
对家长们花很大心思准备的“豪华简历”多数校长并不买账。他们认为现在的小学对学生都很宽容,学生评价手册上都写得很好,而且“三好生”、各种标兵的评选名额也多得很,那些简历尽管精美,但“实在苍白无力”。
弄清了以上情况,对学校办“素质训练班”家长们就不难理解了,用一位校长的话说:“我得早‘下手’,培养自己的生源。用较长的时间,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这样才能保证招来的学生的质量。”
在这样“优质资源稀缺”的情形下,“收费”似乎很自然地成为择校条件之一。有校长表示“虽然初中是义务教育,但15000元的择校‘进门费’是所有人默认的标准。收费也是一种调节手段。”
校长的孩子也报课外班
“不瞒你说,我的孩子也在上‘班儿’。”一位优质资源校的校长说。“我让孩子学钢琴,以后还要给她报奥数班。”这位校长说,这么做当然不是怕孩子以后上不了好初中,而是怕她落在别人后面。“受过专门思维训练的学生学习的时候当然会占便宜。所以我不敢不让她上‘班儿’。”
就像很多极不情愿地把孩子送到培训班的父母一样,他们这么做只是因为:送孩子上培训班、断送他们应有的快乐时光要承受心理压力;而逆“报班”潮流而动要承受社会压力,而后者的压力比前者大得多。
薄弱校校长
“招不来学生最苦恼”
与优质资源校的校长比起来,薄弱校校长的烦恼简单得多,只一条———“招不来学生”。
据某校长介绍,每年学校都能收到一份初一新生的名单,但暑假之后来报到上学的不足四成。有的时候招四个班最终只来一个班的人。
成绩好的、有钱、有权的孩子都择校了,剩下的就是学习一般家里没路子的孩子。去年学校对新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父母下岗的占到了一多半。
为了维持学校的生存,很多基础薄弱校开始改变招生目标群,招收外地来京人员的孩子。因为学生数量少,一些学校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个班只20多名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倒是让这些薄弱校有了自己的特色。
据悉,为解决薄弱校问题,教委已经启动了初中校建设工程,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使初中校的硬件设施基本达到平衡。今年还开始实行示范高中向初中分配名额的做法,今年示范高中要拿出10%的招生名额分给区内初中校。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