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奥数网小编 2012-04-18 09:36:35
复办很难:民办初中已成名校的“肥肉”
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称,初高中分离之后,广州优质公办初中的缺口很大,社会上对名牌公办初中的学位渴求有增无减,执信复办初中是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广州教育调整布局的需要。既然如此,在执信之后,其余名校是否能“步其后尘”,复办自己的初中呢?对此,江东明确表示,其他名校暂无复办初中的计划。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民心目中的广州六大名校的情况是这样的:华师附中有公办初中,但只是两个面向全省招收的奥数班,由于要在全省考试选拔,一般孩子可谓“难望其项背”。广东实验中学每年招10个公办初中班,但是来自地段生的不到2个班,其他的基本都是体、艺、科技特长生以及择校生。由于两所公校本来就有初中,所以不涉及复办问题。
再看广雅、二中和六中,这三所中学都以工会的形式开办了自己的民办初中,事实上也是市民呼吁复办初中的目标所在。
记者从广雅、二中了解到,两所学校的民办初中,在赚取高收费之余还能为其高中提供生源。以二中为例,在越秀区有民办的二中应元学校,萝岗区有民办的二中苏元学校,两所学校都通过考试选拔一批优质初中生,能为校本部提供高中生源;另一方面,两所学校以民办形式收费,每年学费最低1.5万元,可谓“人财兼收”。假设复办公办初中,不但不能考试选拔学生,还要按义务教育标准一分钱不收。显然,缺乏了复办初中的利益驱动。
至于市六中,虽然有自己的民办六中珠江中学,但是这些年来也有复办打算。2010年,该校校长告诉记者曾向教育局主动提出复办的想法,并争取学校旁边经济管理学院的地盘复办初中,但是后来因为“谈不拢”,所以不了了之。
只有执信中学在老八区没有自己的初中部,难以为高中输送优质生源,所以近年来复办意愿最为强烈,也最终如愿。
记者手记:政令之错,怎能让孩子承担
上世纪90年代,笔者一名同学也考上了广州一所名校,当时走的是以分取士的推荐生之路,聊聊数百元学费即能入读名校。十年之后,该校将公办初中改为民校,同学每年都发现它学费涨价,读一年已要近两万,甚至有家长为能择名校易地而居。同学把这个问题抛给名校的校长,校长的回答是,“现在经济好了,教育资源稀缺,10万元可以让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听到这样的回答实在让人汗颜:政令惹的祸为何要让市民来承担?早在10年前,广州六大名校都有自己的初中,每年在各区招生,稳稳当当井井有条。后来为了创建示范性高中,对学校面积等有达标要求,于是用行政手段把初中活生生剥离,导致了今天众人盼“复办”的结果。也许,对于高中生来说生均面积提高了功能场所更多了,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则面临着丧失优质公办学位被迫斥巨资读民校的恶果。
义务教育首先应保障“公平”再保障“质量”,有书读和读好书哪个应该优先考虑呢?显然,十年前,为了追求达标牺牲了公平。然而,在今天示范性高中都完满创建之后,为何还不愿意复办公办学位,而把这些优质学位高阁在“名校办民校”,不肯还位于民呢?
优质学位被“名校办民校”垄断,早已被教育专家炮轰。而教育部门对此的解释是,广州的“名校办民校”是母校的工会创办,有其历史原因,此外他们都实现了《民促法》所规定的“四独立”,所以可以开办招生。而事实上,这是既得利益造成的:一是学校受利益驱动不愿意丢财丢生源,二是教育部门认为民校老板出资,减轻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所以,两者都不愿意把这块肥肉丢出来。
而这,造成的恶果一方面是普通家长考生怨言多,另一方面是公校民校暗暗较劲扰乱义务教育格局,第三方面也助长了社会择校风气。倘若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从源头上的根治,那么无论是立军令状控制择校、还是复办初中,也都无法让教育达到相对均衡。教育部门所留下的糊涂账,却要让孩子们来承担,市民怎么能接受?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