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奥数网整理 作者:奥数网小编 2012-03-16 14:52:17
大家是否还记得书本上古代学童摇晃脑袋,大声吟诵古诗经文的场景?广州一部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已经将这样的场景搬到了现代的课堂,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知识,被应试教育影响深厚的学生能否接受?家长又是怎么看待呢?
3月13日上午第一节课,是广州市天河区银河小学六年(3)班的经典教育课。本节课的“任君点吟”环节,老师点吟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全班同学一起吟诵,很是兴奋。现在,班上的同学们已经熟悉背诵了60多首古诗,很愿意表现自己。
“通过诵、背、书、写、画,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到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文化经典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日前,广州市天河区天荣中学校长盖惠文宣布,在全校启动中华文化经典教育。
不止天荣中学,天河全区中小学乃至幼儿园,从3月起,都要开设专门的文化经典教育课程,要求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节课。据悉,这是广州首次尝试把国家语委倡导的经典诵读上升为经典教育,纳入课程。
消息一出,有人高兴:学习经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也有人疑惑: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经典教育课程会不会流于形式,甚至被直接挤占?如果提出硬性考核要求,又可能会增加学生本已十分沉重的课业负担。
达标要求很高,不设立专门考试
根据《天河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天河区各校,都要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纳入课程。
“学生在15岁前记忆力最好,我们希望他们通过学习经典文化作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高尚品质,提升人文素养,铸造健全人格,建立主导价值。”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柳恩铭说。
关于考核,天河区并未要求学校专门设立考试,提出通过趣味教育及开放自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柳恩铭还建议,老师要让学生通过诵读、速读、配乐读等方式,在“读”的过程中汲取前贤智慧。
“但这绝不意味着‘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卢琳介绍,经典教育的达标要求颇高:幼儿园的孩子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唐诗》等,在老师的指引下初步学会感受语言韵律美,初步欣赏经典音乐、美术;小学一年级结束后,要求全本背诵《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至六年级则分别要求全文或部分背诵《千家诗》、《大学》、《论语》、《中庸》、《古文观止》等。
“天河区今年只是试行经典教育工程。明年在诵读的基础上,逐步拓展至包括音乐、书画、武术等多元素的文化经典教育;后年逐步拓展至世界文化经典教育。”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表示,通过这三步走,经典教育将成为天河区的教育特色。
经典教育要像蒸馒头,慢慢加热、慢慢发
对于开展经典文化教育,很多家长表示支持。家有三年级小学生的苏慧明的话很有代表性:“真正的教育,首先是教做人。孩子通过学习经典,更易于养成孝道品格和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准则。”
“以前孩子放学后会读点国学经典,但随着功课越来越多,没坚持几年就放弃了。”学生家长王女士认为,把经典教育纳入课程是好事,能让孩子长期坚持。
但是,不少家长也有质疑:课业本已繁重,再加进经典教育,还要求全文背诵,会不会再加重学生负担?广州市第十三中学教师许家芸说,因为不进入升学考试,经典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强化考核,但这确实会加重学生负担。“读经典当成兴趣还可,若真的要列入教育大纲,可能会带来反效果。”
对于这些顾虑,柳恩铭认为,“经典教育传承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对养护心灵、增进德行、开发心智意义重大”。而且“我们会挑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发心智、引起共鸣;而非囫囵吞枣,背会了事。”
对于天河拟定3年推进经典教育,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说,“就像煮饺子和蒸馒头的不同,对经典教育,不要指望像煮饺子那样说开就开,而要像蒸馒头,慢慢加热,慢慢发。”他希望,搞经典教育不要指望一蹴而就,需要顶住考试压力,“由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估教学成果,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祝安顺还建议,让现在的学生读国学经典,要经过精心编制和创新教学。“实施经典教育,学校要建设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恰当选编内容,提高经典的可接受性。”
推荐阅读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