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羊网 作者:. 2010-04-26 09:12:13
空话、套话为何泛滥?
去年年底,教育家陶西平抨击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他说,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生“母亲都是善良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写了一个虚拟的母亲。不久前,山东作协主席张炜也曾猛烈抨击小学生的作文空洞、华而不实。他们指向的都是学生作文的“虚化”问题:空话和套话泛滥。
作文的“虚化”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从抒情或表达感悟的角度看,缺乏真情实感;二是说理缺乏高度或深度,人云亦云者多,有独得之见者少;三是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不够。如,写记叙文时编故事的痕迹明显,为作文题目而编故事。曾有一段时间,“故事新编”类作文顶着“文化”的帽子大行其道。缺少了对历史故事的深度理解而根据作文要求随意改编,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抄袭。
从学生作文现状看,多数学生主观上不是要说“空话和套话”,而是因为缺少了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阅读量少,认识不到位,言之无物,又得按写作要求表达“自己的感悟或认识”,难免凭空想象而说空话、套话。
教学要对位,不要错位
曾有一位90后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有些政府官员、学校领导在烈士墓前流着鳄鱼的眼泪,猫哭耗子假慈悲,而不顾及我们孩子们心里的真正感受。”不说措辞,单说内容,他是如何判断这些“政府官员、学校领导”流的是“鳄鱼的眼泪”,“猫哭耗子”呢?显然,其观点偏激,认识有偏差。这其实也是一种“虚化”现象。
要解决作文“虚化”问题,作文教学必须对位而不错位。
首先,教师的作文命题和指导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比如说,向幼儿园小朋友呈现社会不正之风,然后让他们发表看法,就是不对位的,因为没有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出题。认知能力不到,当然无法保证说“真话”。
其次,要教会学生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深入分析问题的意识。要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他人、社会和世界,立足事实,辩证说理。我们不奢望考生个个都是哲学家,字字珠玑,但在谈感悟或说理时应从多角度切入,全面辩证,有个性化而不偏颇。以写母亲为例,有老师不让学生写母亲的缺点。试问,哪个人没有缺点?实际上,写母亲的缺点非但不会影响母亲的形象,反而能使她的形象更丰满而真实可信。因有缺点而回避,其心可嘉,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却是另外一种“不说真话”。
此外,还需要教师对真话作文的鼓励和引导。曾有媒体披露,“一些写真话的作文被判不及格”。我想,这应该是个别现象,也不否认有极少数老师自身的认识不到位。
写作需要源头活水
写作是需要有源头活水的,这个源头活水就是“阅读”。这里的“阅读”是广义的,既指对经典的阅读,又指对生活的阅读。我们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教科书中的课文有虚化内容,教科书之外的阅读既缺乏时间保证,又缺乏有效的引导。
写作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有关联的,一个人格健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大气。彰显情怀的文章比炫耀情调的文章更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有人认为,“人生第一次说谎是从上小学时写作文开始的”。这话看似一针见血,实则以偏概全。影响学生人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在教科书或教师身上找原因。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