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2010-02-25 08:48:03
各区招生冷热不均 扶持民办教育力量是关键
广州2007年启动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初步研究显示,广州户籍人口出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年轻人口的迁出,户籍新生儿降生少,使荔湾等老城区显得更加“老态龙钟”。与此同时,天河、海珠新生儿屡创新高,年轻人口比重大也引发教育、医疗、文化、教育等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记者了解到,从整个广州市来讲,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本地学龄儿童在某些(县)区的确有所下降,出现了学位的空缺,外来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正越来越高。但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工子女总人数不但没有减少,还略有增加,这与广州市外来工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有关。因此,教育界一些专家纷纷呼吁要大力扶持民办教育,让民办学校多点办学,切实解决学生们的读书需求。 专题撰文:记者李琼
现象:
荔湾学位充足要减班
天河人满为患学位紧缺
据统计,2009年荔湾区公办小学毕业生共7348人(含2所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小学毕业生共9688人,截至2009年3月底,荔湾区公安分局户籍科摸查的2009年入学的有荔湾区户籍的适龄儿童人数约为4200人,2008年同期有荔湾区户籍的适龄儿童人数是4526人,公办学校实际招生4940人,民办学校招生2734人。由此数据看出,荔湾区有足够的学位提供给每一位适龄儿童。
越秀区也是如此,由于越秀区西片为繁荣的商业区,不少居民随着拆迁搬到了新区,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商业大楼,近年来西片生源每年锐减五六百人,因此从2009年西片学校的招生人数来看,均少于东片的学校。一般都是招收3个班,有的学校甚至只招2个班。
而在天河,情况则有天壤之别。天河区教育局一名负责人坦承,由于人口结构明显年轻化,天河区的学校在2000年后遭遇到越来越大的学位配置压力。由于生育高峰渐过,广州从2009年开始初中升高中人数微降,但天河区的初升高人数反而逐渐攀升。据天河区思源学校校长邓放国介绍,目前天河区基础教育阶段有公办中学15所(其中7所学校设有高中部)、职业中学1所、小学51所,民办学校50所(其中设有高中部的有3所)。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大约在8万人左右(其中有1万余外地户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超过了6万人。由于公办学校学位紧缺与需要缴纳数额不菲的捐资助学费,因此家庭经济困难与学习基础较差者是很难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
原因:
外来移民聚集新城区
新城区学校布点不够
提起老城区,从小一直在荔湾区生活的周姨颇有感触。她告诉记者,以前她是一大家子人住在荔湾区的老房子里,随着子女长大结婚生子陆续搬出了老城区,孙子外孙女都在天河上小学,如今只剩下他们老两口守着老房子。数据显示,2008年度天河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1%。而在荔湾,2008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9%。在老城区一些学校也因为本地生源的减少而出现越来越多外地人的身影。周姨告诉记者,在她家的附近有一所省一级小学,有很多在附近做生意的外地人就把小孩送到这所学校读书,当然前提是要交一笔不菲的捐资助学费。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则会送孩子到远一点的学校,每天早上六七点左右,在长寿路、光复路等地方就有小孩在路边排队等校车接去上学。
针对各个区招生冷热不均的现象,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表示,传统的老城区前四五十年是封闭的,住的基本上是本地居民。因此,外来移民普遍聚集在新城区,由于二三十年来政府没有投资兴办新学校,导致了新城区的学校供给不足。天河区思源学校校长邓放国则认为,主要还是由两地的教育需求供求关系决定的。天河区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加之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条件在逐年提升,因此天河区公办学校的学位相对紧缺是自然的事。
解决之道:取消户籍限制最见效
天河人等校,荔湾校缺人,该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呢?教育界人士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破除户籍限制。信力建表示,要解决招生的冷热不均,最关键的是破除户籍制度的限制。不管是本地户籍或非本地户籍,只要是适龄儿童,政府都应该保障其读书的权利,而不是计较于户籍问题。由于我省是全国外来人口最多的省份,因此外来借读的学生每年都有大幅增长。这些非户籍学生85%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城乡接合部。自2000年以来,我省每年平均新增外来学生25万多人。2008~2009学年度,广东义务教育阶段非本地户籍学生为269.7万人。
第二,大力扶持民办学校。据悉,广州市流动人口子女在2008年已经超过43万人,数量庞大,若按照超过50%在公办学校就读,即以达到“以公办学校为主”的要求来计算,预测从2008年到2012年,广州公办学校需向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位数分别为:22.92万个、27.44万个、30.48万个、31.69万个、34.29万个。“但即使是这样,解决50%的数目对广州市的公办学位来说,也是压力过大,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问题是需要民办学校来承担的。”广州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说。信力建表示,政府首先要解决学校供应不足的问题,通过放宽对民办学校的限制,让民办学校多点办学,切实解决学生们的读书需求,或者拨付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即使不拨付资金,也可以从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宽限,公私并存,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他建议,如果像荔湾区,户籍人口减少的话,可以把学校改造或改制,让民办学校去办学,但是这就涉及学校关门后要怎样安置教师,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
第三,撤并麻雀学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旧城区学校众多,教育资源丰富。但由于很多“麻雀学校”,不能很好发挥其教育功能。日前,《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进行公示,此次旧城改造规划非常重视旧城区的配套设施,对旧城区学校的数量进行了调整,新增小学6所,减少麻雀小学和不合理规划小学22所;新增中学2所,减少不合理规划中学8所。不过记者了解到,由于受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拆迁费用大以及住宅小区教育设施配套不落实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广州老城区改造用地特困学校仍存在问题,有的区个别学校只是采取了合并两间学校的权宜之计,虽然解决了原来用地特困学校用地不足的问题,但校区间相隔较远,教育资源不能共享,不利于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重新划定地段。老城区人口呈下降趋势,一个相对容易的解决方案就是根据人口的变动重新划定学区。比如2009年,越秀区就根据小学布局调整以及区内新楼盘的落成情况,学校服务地段在2008年划分的基础上略有调整,对新增的住宅门牌号码采取就近地段顺延划分与减轻学位紧张学校压力相结合的办法处理。
第五,可以尝试小班化教学。随着人口的减少,老城区不妨考虑调整班制,进行小班化教学。据信力建介绍,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实行的是小班教学。中国一个班动辄五六十人,国外大班才十几个人。原来是一个老师对着几十个学生,现在是一个老师对着十几个学生,师生比例比较合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收到非常明显的教育效果。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