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12-11 11:44:37
当我们提取儿时的记忆时,常常会发现很多细节都淡忘了,但妈妈或其他长辈教给的民谣或儿歌,却仍然可以有意无意地哼出来,与此相连的,还有那与儿歌有关的场景记忆…..为什么儿歌能够让人“过耳难忘”,我想,其以朗朗上口为特征的押韵处理方法应该功不可没。
桐妈最初对儿歌的推崇,就是从这种直观的好感开始的。
幸运的是,桐妈在接受师范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学习生涯中,竟然有缘多次与儿歌际遇,通过学习一些相关的创作知识及提交作为作业的习作,再次确认了这种文学题材的教育价值。因为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重视声韵美感的它们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易读易记易唱,既适合妈妈和宝宝的互动,又容易丰富或升华宝宝的生活经验。
基于这种认识,桐妈在有意无意地对桐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很注重利用儿歌这种形式。比如,产假期间,桐妈就背诵了上百首儿歌,还背了《三字经》,这样,照看桐桐的时候,看到相关的事物或场景,就可以及时从大脑中提取相关儿歌,随时随地地背诵给她听。后来桐妈上班了,给桐桐背应景儿歌的机会少了,诵读《嘟嘟熊画报》之类故事成了主要的教育形式,但在机会允许的情况下,桐妈还是会背诵儿歌给桐桐听,而且,这一时期桐桐学习儿歌还有了新的载体,那就是MP4,桐妈生日那天桐爸买回来MP4之后,就把桐妈常背的儿歌装进去了,而桐桐自娱自乐的时候经常拿着MP4完,通常打开就可以听到里面的儿歌,久而久之,至少对于前面的几首儿歌,就相对熟悉了。比如,第一个儿歌文件的第一篇是《小毛驴》,每次妈妈故意问桐桐“小毛驴在哪里呢?”她都会习惯性地给妈妈指MP4。至于给桐桐背过的其他儿歌,桐妈至今都不知道她到底还有没有印象,但桐妈相信,终有一天,桐桐会从中受益的。正如桐妈一位至今都在搞幼儿教育的同学所说的:不要忽视孩子的接受力,你现在教给她东西,因为她还不会讲话,看似一点也不懂,其实她心里很明白,等到她会说话的时候,都会一并还给你的。桐妈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后来看孙瑞雪老师写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这本书时,一个爸爸讲的故事让桐妈更加确信这个事实,这位爸爸讲,他儿子很小的时候,他经常在睡前给他念《三字经》,后来儿子会说话后,竟然直接背《三字经》给他听了。
前几天桐妈带桐桐逛经常淘书的地摊,发现一本《儿歌大全》,还很新,但向来卖的很便宜的摊主只开价1元,桐妈觉得便宜,便兴冲冲地买回家,前天晚上揽着桐桐带她一起念,大概是因为桐桐最近开始跟着妈妈“读”字的缘故,这种一起读的感觉她似乎很喜欢。桐妈读到比较熟悉的场景时,还故意模仿了一下里面的动作,结果昨天晚上再读到那里时,桐桐竟然一下子把妈妈昨天的动作模仿了出来!
最后,在陪桐桐一起学儿歌的过程中,桐妈有如下体会,写出来跟各位妈妈分享一下。
1、如果手头有许多儿歌,可以先从孩子有生活经验或相近生活经验的儿歌读起,这样孩子比较容易理解,也会觉得比较亲切,感情上容易接受。比如,刚买的那本儿歌书上有许多,但看了看目录,我先挑了个跟桐桐的生活经验比较接近的《床》。
床
爸爸和妈妈,睡在大床上
我和布娃娃,睡在小床上
大床像大船,小床像小船
总之,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拓展来扩充儿歌的诵读内容,效果将更明显。
2、妈妈最好自己背一些儿歌,在照看孩子的时候配合所见所闻随机诵读,以更充分地利用儿歌的教育价值,比如,看到大白菜,可以给孩子背诵儿歌《大白菜》
大白菜
大白菜,大白菜
叶儿轻轻根儿白
炒吃做汤都可口
大人小孩都喜爱
这样,孩子既可以结合实物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可以结合儿歌儿童深化对实物的认识,一举两得。
3、碰到一些比较形象的词句,妈妈可以通过示范其动作加深孩子的理解。比如,在陪桐桐一起学习《小星星》这首儿歌时,我就一直给她用手指给她示范动作。
小星星
一颗星,亮晶晶
两颗星,眨眼睛
三颗四颗五颗星
满天都是小星星
现在桐桐只要一听这首歌,就给妈妈用小手示范满天都是小星星的动作。
4、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儿歌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比如,桐桐学了《大老虎》这首儿歌后,再遇到不好好吃饭的情况,我就会背诵给她听。然后借机给她讲讲道理,有时候会劝她多吃一点。
大老虎
大白米饭
豆腐鸡蛋
青菜肉汤
喷香喷香
我来装只大老虎
啊呜一口都吃光
5、小一点的孩子,妈妈可以背诵给他听,大一点的孩子,妈妈带着他一起朗读效果也很不错。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