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奥数网
广州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广州站 > 小升初 > 教育新闻 > 正文

好妈妈必须修炼的“独门神功”

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12-07 08:57:35

  “同理心”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专业词汇,也许有些中国妈妈比较陌生。如果说,“生活管理能力”是好妈妈的“资格证”,那么,“同理心”的修炼无疑是落实生活管理的一项“独门神功”。我冠上“独门”这两个字,用意在表明,“同理心”的“招数”虽然容易学会,由于“功力”有深有浅,是否能够融会贯通?运用的时候,是否能够举重若轻而随机应变了无痕迹?却是因人而异的。但无论如何,练得一分功,就有一分力。神功的奥妙就在于你掌握了入门的秘诀以后,可以即学即用,用上了就有新的领会,于是越用越精,功力日渐深厚,最终达到炉火纯青时,在家庭管理、子女教养、人际沟通的实践上,就可以提升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境界了。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也不是“换位思考”

  什么是“同理心”呢?在进入正题之前,请先审视两个大家很熟悉的概念。

  第一个是“同情心”。当看见别人有难,不施援手,人们就会说你没有同情心。于是,“同情心”成了一个衡量品德是否高尚的标准之一。“献爱心”是同情心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也是社会一致肯定的。但我必须指出,把人类这种互相扶持、互通有无的永恒价值定位在“同情心”,无异于贬低了它的意义。因为“同情心”的发出,是强者对弱者的施予,虽然不图回报,但其间包含着的是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不是纯出于生命价值的本能。

  看看以下两个例子:

  《礼记·檀弓》有个小故事:当齐国发生大饥荒时,慈善家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民有气无力地走来,黔敖端着粥喊:“喂,快来吃吧!”那个饥民很生气,拒绝了黔敖的施舍,宁愿饿死。“灾民也要有尊严”,孔子肯定了这件事的意义。

  伊斯兰教每年斋月期间,穷人都会在傍晚聚集在清真寺前,富人则带了钱币和粮食前来分发,这种分享的行为虽然是在《古兰经》的感召下实现,但其间没有施恩或感恩的授受意图。

  这两个例子,前者否定了“同情心”的积极面,后者突显了超越同情心的分享意识。这种分享意识正是“同理心”的价值所在。

  第二个是“换位思考”。这是近年来很受推崇的一种思维模式,意思是面对受难者或在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才作出反应。表面上看,这样做是体谅了对方的处境,在感同身受下接纳了对方。事实上,在这个思维模式下,“我”还是存在的。“我”的感情、偏见、好恶、价值观,肯定随着“换位”而夹带,不能保证“感同身受”的准确度。

  从家庭教育来看,许多妈妈一路来都以“同情心”来处理和孩子的互动。例如,孩子的书包太沉了,于是替他背;孩子的作业太多,写不完,帮他一把;孩子没时间整理书包,替他……。可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造成了负面影响。

  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英文“empathy”的翻译。这个词汇源自古希腊,而第一个采用它来描述自己的科研成果的,是1920年代的美国构造心理学大师铁钦纳(EdwardBradfordTitchener,1867-1927)。所以许多人认为同理心是西方的东西。事实上,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学者刘劭就在总结先秦两汉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在《人物志》中提出了“情之理”的理念,已经触及同理心的概念,不过,由于他没做实验研究,也没案例分析,因此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那么,什么是“同理心”呢?

  简单地说,同理心就是直觉地以心去感觉他人的感受。但它的内涵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达,外延更涉及养儿育女、子女教养、人际沟通、家庭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政治运作等各个领域。

  从同理心的产生来说,就是通过有效的沟通,真正地了解并体验对方的感受。换句话说,同理心只有在你和另一个人或更多人接触时才可能产生。

  从同理心的本质来说,这是一种心对心、情感对情感的接轨。当你在感觉并体验对方的感受下凝聚而成的同理心,没有正面与负面的含义,或对与错的价值分别。

  因此,“同理心”是在有条理地认同他人的感受的过程中产生,然后主导你去针对他人的言行做出反应,也就是在体谅对方的同时站在自己的高度,将本身的感受和对方分享。这个过程可能只是一刹那间的事,但其间包含了一连串的技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够掌握得好。

  同理心的产生过程

  同理心是在你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它有几个很难做到,却不能不做到的技术要求:

  1.你本身必须具备“感觉”的能力。夏天,你感觉热;冬天,你感觉冷。我们透过看、听、嗅、尝、触来感觉,感觉器官是在感知某种事物后,迅速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传递给感觉器官作出反应。这个过程不需要知识和经验,也不必思考。只有在“作出反应”的阶段,才会由于个人的经验、特殊能力或偏好,而产生不同的反应深度。因此,“感觉”是在不掺和其他杂质下的一种体验。这是修炼同理心的入门功夫。

  2.你必须全面打开信息通道,让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这项功夫最难。当你想把一项信息传达给他人的时候,你可以采用的方式有三种:

  ①说话:包括面对面交谈、打电话、语音邮件、语音聊天、录音(手机录音、录音带、光碟等)。

  ②书写:包括书信、电子邮件、短信、幻灯片、电报或传真、实时通讯、光碟。

  ③身体语言:配合说话同时呈现,包括手势、身体姿态、表情、行动。

  表面上看,语文水平高的人,说话和书写都能得心应手;有表演才华的人,身体语言酣畅淋漓。那么,信息的传达该不会有问题吧?其实不然。人们在传输信息之前,总是受到来自本身的偏见、道德判断、面子问题、情感等等的干扰,使得传出去的信息已经变了味儿,不再是你原来的“感觉”。这样的结果,一定会让对话的一方产生误解、或者畸解,而作出相反或不如预期的反应。美国家长教育专家托马斯·高登博士(Dr.ThomasGordon)在《父母效能训练》(ParentEffectivenessTraining)中特别针对沟通技巧开发了一套叫“I-message”(我的信息)的训练课程,他强调:在亲子互动过程中,信息的传达必须是不加上任何主观成见或客观批判的“纯信息”。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接收到信息时感受到你的同理心,而将自身的感受和你分享。

  3.全心全意地聆听对方说话,并且发出适当的反馈让对方知道你在听着,而且听全,这叫“积极倾听”。表面上看,只要说话的人口齿清楚,说的又是你懂得的语言,你就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但事实上,人们在对话的时候,特别是家长在听孩子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没听全就打断孩子的话头,用判断式或怀疑的语气责备、质疑,这样别说“了解孩子的感受”,连“孩子要说的是什么”也搞不清楚。

  “积极倾听”是凝聚同理心最重要的过程。母亲必须心平气和、耐心地、专注地、很有兴趣地听孩子说,中间还必须有适当的回应或提问,让孩子感觉你在听,而且听懂,知道你是在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4.接受对方说的事和他的看法、想法,感觉他的感受。“接受”是感觉对方的“感受”的先决条件。必须强调,这里说的“接受”是不加入本身的情感或是非判断,而是用感觉去体验对方的感受。有些人主张“换位思考”,我不同意,因为一“思考”,就引进了本身的价值观、经验和偏见,无法产生真正的同理心。

  然而,这也正是家长最难做到的一点:“孩子错了,我能不纠正吗?我怎能赞成他的做法?”

  这就是改变家长思维的最大难点。妈妈们都知道孩子犯了错,必须让他认识错误,并且改过从新。但是由于“急于求成”,一番努力后毫无效果,就抱怨孩子顽冥不灵,“无可救药”了。我要对这些家长说:“如果孩子会变得无可救药,那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你的急躁及不讲求教养方法所造成。”当然,这也不是家长的错,更不是无知,而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课题。我们有许多家庭教育的专家和咨询机构,随时都可以告诉家长“该怎么做”,但就是没有一个专家或咨询机构为家长提供一套有效的操作训练。

  你只有完整地、正确地接受了孩子传达给你的信息,才能真正体验他的感受;只有正确无误地体验了他的感受,你才能在同理心的策动下,给孩子提供种种解决难题的参考方案。孩子必须有个自主解决难题的空间,身为家长,你有“保驾护航”的任务,但不能“越俎代庖”。直接教他怎样做,甚至替他做,都是不负责任的、残害孩子健全成长的做法,不是好妈妈。

  “同理心”怎样处理子女教养的难题?

  下面的案例,也许可以帮助妈妈们体验同理心在孩子教养的问题上有效利用:

  7岁的黎黎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妈妈被校长请到学校,面对校长和班主任,黎黎妈妈板着脸听完班主任的申诉、校长的善意提醒加训诫,然后再三道歉和“保证回家好好管教”的声明之后,才把孩子领会了家。请妈妈们说说,如果你是黎黎妈妈,你会怎么做?

  第一种模式:

  关起门来,不问青红皂白,先打一顿,边打边骂:“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和同学打架!”

  这是最传统的教养模式。妈妈在“教训”完孩子后,只能独自生闷气,孩子挨打了,并没有弄清楚是非曲折,所得到的教育只是:“和同学打架,回家后要挨打。”如此而已。

  第二种模式:

  妈妈一回家就兴师问罪:“说,为什么和同学打架?”

  这场审讯式盘问挺多只能进行半套,因为妈妈没让孩子说完,一连串的训斥、教训就占据了和孩子互动的空间。孩子插不上话,最后的感受只能是:“妈妈不信任我,我怎么说都没用,算了,你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这也是传统的教养模式,不同的只是妈妈知道打孩子不好,只用口头教训。但她没掌握全局,就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给孩子,即使说得再合理,也是白费工夫。

  第三种模式:

  妈妈忙着自己的事去了。回家后见到孩子,也许会提起打架的事,也许就不提。提的话主要是埋怨孩子让她丢脸,要求孩子以后别再闹出这种不光彩的事;不提的话,可能觉得那是小事,或者已经忘记了。

  这三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孩子为什么和同学打架?在发生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孩子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这些核心问题妈妈都不知道,怎么能给孩子进行教育?事实上,许多妈妈都是在这样忙乱和不知所以中过日子的,和孩子的互动越来越不顺畅。结果,孩子没获得应有的教育,妈妈也没有成就感。

  第四种模式——在“同理心”主导下的教养模式:

  上述案例,在一个体验过同理心,掌握了体验式教学的妈妈来说,处理的结果就不是那样。例如:

  妈妈回到家里,像平常一样,做自己该做的事,也让孩子做他该做的事。等双方的情绪都恢复正常以后,才和孩子坐下来,做一次诚恳的交谈。我说“诚恳”,就是和颜悦色,让孩子相信你不会“出卖”他,是他可信赖的朋友,愿意听他说出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平日互动良好的话,可以很自然地就进入话题,否则,就要用些技巧,例如从孩子感兴趣的事谈起,先营造坦诚交谈的气氛。

  接着,开始的说话语调必须很和缓,让孩子相信你是真心在听他表白。你可以说:“你和同学打架,我相信一定是受了委屈,有不得不打的理由。你愿意不愿意说给妈妈听呢?”

  用眼神鼓励,而不要催促,更不能逼问。这样,即使孩子知道错的是自己,也会在你的鼓励下勇敢地说出来。在孩子说的时候,你可以做出适当的回应,例如:“哦,你当时一定很生气了!”“他这么说你,太不应该了!”“所以,你很生气,你控制不了自己,就动手打他了!”这样的回应让孩子知道你接受了他的所有信息,你正在体验他的感受。

  记住,别否定或质疑孩子说的话。就算你已经听出他在说谎,也必须暂时接受,别戳破它。

  在倾听孩子的叙述以后,你明知他正等待你的批评或教训,但千万别这么做。你这时应该给他的是一些“参考意见”,例如:“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就不能回避。我看你可以有几种做法:第一种是——”给孩子开出一张“菜单”,至少要有三种可选择的做法,然后,引导孩子讨论这几种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什么效果。必须记住:你提供的只是“可行性”选择,不是“教导”,该怎么做,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只有这样做,孩子才会认定他是自主决定的,他会认真地去完成,并且负起一切的责任。

  在同理心下和孩子沟通,必须做到四个要点:

  1)必须做到确实倾听孩子的表白。

  2)不只是听懂孩子的话,还得感觉到他话中的感受,才能真正的与他共鸣。

  3)必须要有反应,而反应的方式是令孩子知道你确实听到他所说的话。

  4)不论孩子做对或做错,你必须先接受他的做法和感受,这样才能有后续的发展。

  所以,能有效运用“同理心”来处理孩子的教养问题,是好妈妈的另一个“资格证”。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中学推荐

试题资料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6. 石家庄站
本地教育

教育政策 | 教育资讯 | 择校指南

考试真题 | 简历面试 | 分班考试

经验分享 | 衔接经验 | 名校动态

热门推荐

小学模拟题 | 教育新闻

热门试题资料 | 广州越秀区

广州海珠区 | 广州天河区

重点中学

广州大学附中 | 育才实验学校

中山大学附中 | 广州华师附中

二中应元学校 | 广雅实验学校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数学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