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11-04 10:03:05
前言:为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好的中学,这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小学生家长都在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择校”。从小学通往初中的教育之路上,“功利”充斥着本该神圣的课堂。在学校里,为提高成绩,任课老师为学生办起了补习班;在家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报学习班、请家教、布置额外作业……
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校外课程表
周六:英语班(上午8:30—9:20)、舞蹈班(上午10:00—12:00)、奥数班(下午4:00—6:00)
周日:作文班(下午3:30—5:00)、二胡班(下午5:00—7:00)
这是太原市迎泽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兰兰的“校外课程表”。虽然她的妈妈说这些时一副很简单的样子,但听上去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对于小兰兰来说,双休日就像打仗一样。每周日下午,兰兰提前20分钟从作文班偷逃出来,跟着早已等在门口的妈妈赶往二胡班。对于吃饭,兰兰只能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匆匆填几口妈妈早就预备好的点心,等晚上下课后才能回家吃上正式的晚餐。在妈妈的带领下,兰兰每个双休日都要这样在5个学习班中疲于奔命地轮换着,学习着。
“我们班上的同学都这样,我报的班还算少的呢1兰兰这样告诉记者。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盼望很久的日子,孩子们都想利用这一天好好玩玩,可是,有很多孩子在参加完各类庆祝活动后却又背上书包匆匆忙忙地奔向学校外的另一个“学校”。
6月1日晚6时许,13岁的乐乐和朋友们疯玩了一整天后还不能马上回家休息,而是背起书包跨进了校园外的另一个校园——“少儿英语班”。
乐乐的日程安排很“充实”:周五晚上6时30分开始学习“少儿英语”;周六下午4时开始“放声高歌”,6时开始“翩翩起舞”;周日上午的写作和数学班用来为日常的学科“充电”;到钢琴老师家上课则被安排在周末之外的某天晚上。这样算下来,乐乐每周仅“上班”时间就超过10小时。如果算上包括练琴在内的完成各种兴趣班“作业”的时间,则乐乐的课外学习时间累计超过20小时。几年来,乐乐的爸爸用电动车载着乐乐奔波于家、学校、少年宫和辅导老师家的场景,已为邻里、老师们所耳熟能详。
对于即将迎接“小升初”竞争的孩子们来说,周末并不意味着休息。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中除了“上班”还是“上班”。
父母的“功课”
7岁的田田慢腾腾地从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爬下来,向楼梯走去。背上的大书包比他的肩膀还宽。他忽然回过头说道:“妈妈,你把书法班退了吧。学校的作业我都做不完……”话没说完,两颗泪珠已从脸颊滚下,他干脆坐在楼梯上不走了。
6月3日上午,在省城老军营小区一处培训班楼前的树阴下,钱女士对记者描述了儿子第一天(3月初)参加培训班时的情形。钱女士并没理会儿子的请求,还是在每周日用自行车驮着儿子骑二十多分钟来参加培训。下学期儿子就要上二年级了,字一直写不好,她想让儿子抓紧补习一下。“小孩子不懂事,就得逼着他学。要是能写一手好字,将来上重点初中,学校肯定喜欢。”钱女士抬头瞄了眼教室,语气中带着欣慰。
任艳是一位职业女性,事业有成,收入丰厚。任艳的女儿从3岁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先后上过美术班、舞蹈班、琵琶班、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语言表演班、跆拳道班,有的还一直坚持到现在。
“孩子有时也嚷嚷着喊累,可有什么办法呢?我也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社会环境就是这样,带孩子参加课外培训已经成了家长的‘功课’了。”任艳说。
市民陈国清趁着“五一”长假把女儿12年来取得的各类大小证书、在报纸上发表的作文等能够证明孩子能力的证据全找了出来,目的就是为了给女儿制作一份个人简历,准备在参加初中择校时向重点中学推荐。陈国清说,自己没有能力通过关系为女儿选择一所好学校,只能用这种方式了。
多张证就多份希望
小学升初中,一万多元到两万多元不等的“择校费”本已不菲,再加上托关系的开销,估计家长要掏出四五万元。按太原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万多元计算,普通三口之家要两三年不吃不喝才能凑足这笔钱。针对家长反映强烈的小学生升初中择校问题,2006年9月,太原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在被调查者中,当年小学升初中属于正常、就近入学的学生仅占30%。这部分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片内又有重点学校可上,顺其自然进入理想中学(所占比例非常小);二是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平平,家长没有任何能力帮助孩子选择学校,只好听凭学校安排,有学上就行。
而当年太原市“小升初”招生中,除参加教育局批准的“一外”、“二外”的考试外,还有42.8%的被调查者参加了部分(含公参民)中学的相关入学考试。在这些入学考试中,有的学校是明目张胆考,有的学校则是通过一些比较有名的专业培训学校暗箱操作实施考试,达到选拔学生的目的。
为了参加考试,许多小学应届毕业生从六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就不停地奔波在各重点中学“小升初”的考场上。为了这些考试,孩子们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利用休息日参加各类培优班、奥数班、作文班、外语班、特长班,进入小学六年级以后更是请家教、学英语、练写作、学奥数。为了能上一所好初中,孩子们不光要学好小学的知识,还要学会许多本该是初中才学的知识,辛苦可想而知。但就是这样,能直接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数量也是较少的。调查显示,没有托关系、没有花任何费用而参加重点学校入学考试的仅占参加考试人数的四分之一。为能得到优秀生源,太原市几乎所有的重点中学都极力欢迎那些在小学获得过盛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学生,并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或减免学费,或优先入学,吸引“尖子生”来本校就读。调查显示,90%的被调查者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过各类培训班,涉及奥数、语文、英语、文艺特长、体育特长等方面,年平均花费在5000元以上。
“多上几个补习班,多考几个证书,就是为了多一个将来进重点学校的机会。”这几乎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直接目标。“现在小学升初中,重点中学会提前选拔一些优秀学生进入本校。按规定,选拔新生不进行单独的入学考试,于是各种证书便成了能进入重点中学的‘敲门砖’,有的学校把奥数成绩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有的看英语成绩,有的则看电脑水平,还有一些选拔钢琴、体育等文艺特长生。为了能进重点校,多拿几个证无疑就多了一份希望1一位月收入只有700多元的家长告诉记者,她几乎把全部的工资都投进了为孩子报的各种学习班中。
“现在升学竞争压力太大了,不上学习班哪行呀!”家住省城富贵苑小区的张志为告诉记者,他的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班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不上课外辅导班的。本来自己没想这么早就给孩子报班,但其他同学天天都拼命上着各种班,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上的话,从一开始不就处于劣势地位了吗?家长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失去竞争力呢?
为了帮孩子上学,有的家长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在重点初中附近买房,目的是让孩子就近划入该学区。开发商也看到商机,在重点初中附近盖起幢幢高楼,结果导致学区内生源过度集中,让教育部门在划片时也犯了难。同一栋楼里的小学毕业生,却被划到了两所学校,这也成了很正常的事情。
专家:必须使校际均衡发展
山大附中的贺老师认为,特长培训应该作为常规教育的补充,让孩子凭兴趣适当参加,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好处;但如果把特长当作进入初中的“敲门砖”,让孩子过多地学这学那或家长投入过大,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使他们过早地应对各种压力,很可能钱花了很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并没有助益。一些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好学校里就读,总想着好学校的学习风气好,或许能带动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但由于基础差距过大,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比班里的前几名会差出三四百分,这样,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
“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下,三种人可以进入‘好学校’,一是成绩好、证书硬的学生,二是交择校费的学生,三是有关系的学生。证书、金钱、关系三者之中,三分之二以上考的是家长,因为成绩和证书也是靠家长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堆出来的。”省教育厅督学张先生告诉记者,很多家长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被应试教育逼的,因为好学校要用这些标准衡量学生。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如果缺乏生活技能与身心健康,就算学了一身才艺,也未必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应该适可而止。
学校分布不合理是产生择校的主要原因。由于历史因素,太原市优秀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迎泽、杏花岭、小店等老城区,而万柏林、尖草坪、晋源等工矿区及城乡接合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
城市规模的扩大及流动人口增多是产生择校的又一原因。近几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区周围新开发住宅区不断增多,人口增长迅速,有限的学校资源使这些地区就学压力加大。加之新开发居民区学校建设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的完善就更谈不上。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只有选择择校。太原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流动人口日益增多,有人就会有家庭,有家庭就会有孩子,有孩子就要受教育,受教育就要找学校,就要找教育质量相对好的学校,而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不能满足这些流动人口子女上学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交择校费就学就成了他们惟一的选择。
“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政府就必须使校际均衡发展,教育经费投入要向薄弱学校、普通学校倾斜,要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到薄弱学校进行定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示范,而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也可选派教师、校长到名校学习……”一些教育专家针对“小升初”择校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