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匿名 2009-10-13 08:23:26
近日参加了一个中小学校长论坛,听校长们谈论学校文化建设,新理念、新词汇层出不穷,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例子——有所学校规定,如果教师把学生叫进办公室谈话,必须给学生端把椅子,让学生和教师一样坐着,而不能教师坐着、学生站着。这所学校对师生平等的提倡,就是从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做起。
端把椅子给学生,一个不起眼的“规定”,透着学校文化的深意。我们常说学校文化的重要性,但文化不能仅凭大道理去树立,仅靠新词汇去标识,它终究要表现为一种行为方式。许多学校在阐述学校文化时,都不忘写上“以学生为本”,但具体践行却出现种种游离:在办公室,老师批评学生或与学生交流时,老师坐着学生站着,似乎是“天经地义”。
很多时候,学校文化是从具体的行为做起,反过来塑造、改变文化。也是关于椅子的例子:如今不少中小学都用上了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但家长们发现,这些桌椅依然保持统一高度,一米八的学生和一米五的学生使用同样高度的课桌椅,非常吃力。“可调节”为何形同虚设?有的学校“理直气壮”:调节桌椅太麻烦,学校人手有限;而且一个教室课桌椅参差不齐影响美观。也有一些学校听取了家长的意见,新学年一开学便根据学生身高对课桌椅进行了调节。哪一类学校更有“文化”?答案不言而喻。
学校文化还蕴含在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上世纪70年代,一位新生到北大报到,手忙脚乱中,把行李托付给一位路过的老者。两三小时过去,忙完了各类手续,这名学生才想起行李,急忙找回去,只见烈日下那位老者仍立于路旁,手捧书本,照看着地上的行李。次日开学典礼,学生惊讶地发现那位老者竟端坐主席台上,原来他是当时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文化就是这样简单而质朴。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