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10-21 08:46:11
正在经历着或即将经历“小升初”的家长们,在遥首企盼今年4月份“小升初”政策出台的同时,仍以不放弃每一次机会的态度带着孩子参加各个学校举办的考试。孩子从二三年级起就在各种培训班中“泡”大,面对一场场考试已经麻木,家长们从几年前就放弃周末,带孩子往返于各个培训班之中,就为拿到孩子升入优质中学的“入场券”。
“经历了小升初才知道何为煎熬”,这是家长们的真实心声。一拨家长、孩子身心疲惫地走过小升初阶段,后面仍有几拨、几十拨的家长行走在奋斗的路上。
是取消“重点校”,还是通过教师流动机制,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政府部门每年都在加大投入,专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是家长依然在期待:小升初死结何时能解开?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儿子的小升初,我换了工作!”一位“小六”学生的爸爸在论坛上与其他家长分享着陪伴孩子进行最后冲刺的经历。据这位父亲表示,今年年初,儿子的班主任将他叫到了学校,严肃地向他介绍了儿子的学习情况,最后,老师说:“孩子是您自己的,您不希望孩子派位派哪是哪吧?”就这样,这位父亲将工作换成了相对自由的岗位,加入了陪伴孩子备战小升初的大军中。为了增加上优质学校的机会,这位父亲说:“要想进好学校,只能寄希望于跨区‘占坑’,多参加比赛了!”
上周六、日,佩佩的妈妈和爸爸如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将孩子送到了某中学组织的奥数班,因为辅导班允许家长旁听,爸爸认真做着笔记,跟着孩子一起学,只为晚上可以辅导佩佩。妈妈则急匆匆地赶到菜市场,买好菜后赶回家做饭,一上午手脚没停,将饭菜送到学校时,离佩佩下课只有20分钟。中午,佩佩在爸爸的车里简单地吃了午饭,又被爸妈送到了另一个学校的英语培训班。“从小学3年级起,我们的周末就是接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30分钟的时间,是孩子惟一的休息时间。”佩佩妈妈说。
今年即将小升初的小微,从刚上小学起,就开始学习“小牛津英语”,为了考西城区的一所示范校,几乎报遍了名义上是该初中下面的所有培训班,如综合、英语、奥数等等,妈妈为了使孩子全方位发展,更是给小微报了符合素质教育的“英语话剧班”。“本来孩子的语文成绩比较好,从没上过任何辅导班,但我听说有个作文班,是区教委和某小学合办的,考试题目由教委出,所以为了争取一次机会,我给她又报了这个辅导班。”小微妈妈对记者说。
为“占坑”、拿证、应考,有的家长在孩子刚上小学时,就已经开始做好小升初的准备。即使让孩子过了一两年“幸福”日子的家长,在目前愈演愈烈、硝烟四起的小升初“大战”中,也坐不住了,纷纷打听孩子应该参加哪些培训班,为孩子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准备着。
“我家孩子什么班都没上过,我们一直以孩子快乐的童年为自豪,但在论坛上看到那么多家长给孩子报班的经验,现在跳楼的心都有了。面对家中惟一的孩子,现在我们又不敢轻易尝试了,怕将来跟不上大势啊!”这是一位“小六”家长的真实心声,在他的语句里,我们看到了无奈。
政策变了,不变的是择校的决心
今年四五月份,是2009年小升初的收官时刻,虽然目前北京市小升初的政策还未出台,但部分初中校却早已开始“小升初”咨询、收简历、变相测试。记者了解到,很多学校已经公开或半公开接收孩子简历,有的学校网站已公布小升初招生简章;有的学校关于小升初的咨询会事宜也已公布;有的学校今年招生很新颖,采取短信报名的方式,家长要先打电话到该学校招生办,招生办会给一个手机号码,然后把孩子和家长的小升初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过去。等教委的政策出台之后,确定小升初考试后会及时通知家长。
各种官方或非官方的消息,如同风浪前的暗流,一波接一波地推动着家长们。“只有让孩子多报班,多参加比赛、考试,出好成绩,才是抓住机会的惟一出路。”家长的急切心情与让孩子上“重点校”的渴望并没有随着小升初政策的逐年改变而发生变化,同样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无论小升初政策如何调整,家长们仍是不厌其烦地给孩子报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帮助孩子积累着上“重点校”的资本。
据了解,几年前,教育专家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北京市教委出台规定取消小升初入学考试,通过电脑直接派位,来决定孩子上哪个初中。此政策一出台,北京市掀起一股小学生奥数热,因为“重点校”将通过孩子的奥数成绩来选择自己的生源。全民学奥数的热情被激发,社会上涌现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奥数培训班。“当时孩子的负担不但没有减,反而更重了,家长们的负担也同时加重了。”一位家长对记者说。
而在教育专家反复呼吁减负的情况下,北京市教委又出台政策取消迎春杯考试,取消教委举办的奥数班。各个奥数班纷纷转向民办,随着学奥数孩子数量的增加,“重点校”又转而侧重看英语成绩了,各种考证班、培训班迅速扩张。
2007年,北京市严格禁止小升初跨区招生。于是,一所好中学边上的平房可能很快就被炒成天价,因为入学要求孩子户口所在地的居住时间要达到几年以上,所以更有些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为小升初做准备。
随后,名校办民校、共建校现象出现,推荐优秀小学毕业生进入优质中学,在全区大派位之前,先对优秀学生进行“小派位”的“推优”办法施行。
不论政策怎样改变,几年来一直没有改变的是,家长给孩子报班择校的决心。
升学压力下,童年给培训班让步
正在众多家长为孩子报班、考试奔波时,来自北京一个自发形成的“家长联盟”的代表们,将他们对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呼吁带到了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的研讨会上,同时,他们带来了一份自发完成的《北京市初中生生存状况调查及建议》。一位家长代表袒露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及疑问:“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到底是干什么的?孩子们的升学谁说了算?我们认为校外辅导机构应该是启发和发展孩子爱好的一个机构,而不是变成义务教育阶段主课的补习机构。要想做到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教育公平,对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我们追求的是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这位家长的质疑让在场感同身受的家长鼓掌叫好,也令所有教育专家陷入沉思。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年代,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各种培训班所累,承担着升学的压力,如此这样,一直走过他们的学生时代。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
谁可以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从家长的谈话中,不难体会到他们的无奈,“家长们追寻的是什么?大目标是孩子考上好学校的保证,小方向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谁在牵制父母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呢?就是‘重点校’”。这位家长代表在研讨会上说,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就开始打听小升初的游戏规则,家长和孩子为此拼搏着,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每个月的生活费中拿出很可观的一笔费用去培训。为了孩子能上“重点校”,选择好几个学校的培训去“占坑”,不少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制作出一份精美的简历,有的一份简历达到50页,更有视频简历等形式出现。将简历送到重点中学以后,家长就把手机搂在怀里等通知。
“家长很无奈、很可怜,也很辛苦。”一位在北师大从事教育研究的博士对记者表示,我国师资不足是重要原因,专家和学者在讨论是否取消“重点校”,但目前我国存在的一个矛盾是,越好的学校教师工资越高,所以好教师纷纷去好学校工作,造成教师资源的不均衡,无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择校现象”随之出现。“目前我国师资不足,但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该专家表示,应该提高教师待遇,引导师范类学生在毕业后都去当老师,增加优质教师数量。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上周举行的研讨会上,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体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指出,教师流动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流动的前提是教师待遇的均衡。
实现教育均衡关键在取消“重点校”
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进行的“重点学校该不该取消”调查显示:近70%的网友表示有过择校经历。至于“择校的动机”,排在第一位的是给“孩子提供优质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第二位是“给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别人都在择校我不择,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的占16.8%左右。在“您赞成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学校吗”这一选项中,很赞成的占61.5%,基本赞成的占12%。
在研讨会上,大多数与会专家认为,择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最大问题,是影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肿瘤”。要解决择校问题,就要取消以各种形式存在的“重点学校”,如示范校等。
“教育公平的问题是我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和北京市教委说过,只要北京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我会一直提出提案,盯死不放。”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凝在会场上坚定地说,解决义务教育的“择校热”问题,必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使得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为真正没有“选择性”的教育。
对于取消“重点校”的争论在研讨会上变得异常激烈,当有人刚刚表示可以创造条件,给人们选择教育的权利,通过“重点校”提高教育质量时,反对声立即响起,有专家认为,对一个国家而言,教育质量应均衡发展。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代表该研究院建议建立教师流动机制。首先实行学区内、城区内的教师流动,骨干教师资源由学区共享。通过教师流动,对本区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初中名校进行拆分。“沈阳市推行教师流动制度已愈五年,取得了良好成效。”杨东平说。
同时,他指出,通过依法行政,规范学校行为。当前小学生“奥数”教学、学科竞赛等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少数重点学校与培训市场内外勾结,从中牟取暴利,应该禁止初中招生采取“考证”的做法。对此,要加快改革中考制度。一是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下放至初中,使得学生在各个初中上学都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从而有效地减缓“小升初”的择校竞争。二是实现高中自主招生(分配名额以外部分),改变地市统一招生考试,教育行政机构只负责监督与控制。只有在真正取消重点学校制度、通过教师流动明显缩小初中学校差距之后,“小升初”才可能实行抽签或电脑派位制度,真正取消考试和考证。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