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9-27 09:20:55
学生学业压力过重,家长望子成龙,想让孩子跟上营养,考出好成绩,却进入了饮食误区。
只重进补不注重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近年来,补品、营养食品满天飞,把许多家长导入饮食误区,只靠营养品补充,而不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合理搭配。要知道,脑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主要是由膳食提供的。
过量饮用咖啡
有的学生为了提神醒脑,大量饮用咖啡,甚至成瘾。值得注意的是,咖啡饮用过量会使大脑高度抑制,出现血压降低、剧烈头痛等症状。
以饮料代水
有些家长考虑到孩子学习紧张,消耗大,往往备足各种饮料代替水。但由于饮料中糖份过高,饮用过多,会影响食欲,引起腹胀,不能好好进餐,影响各种营养素的吸收。
不注意饮食卫生及饮食规律
不要随便在马路餐桌进餐,吃一些不卫生食品,这样容易导致急性肠胃炎而影响学习和考试。由于学习压力大,有些学生会有饮食不规律的情况,不少学生不吃早餐,以零食取代正餐,有时晚上回家饿急了会暴饮暴食等等,这些都是对身体极为不利的。
中小学生的饮食误区: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合理营养的意义尤为重大。一旦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将会给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当前中小学生饮食误区的报告
营养伴随着人的一生,是生命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健康饮食是保证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合理营养的意义都不容忽视。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摄入的营养除了维持机体新陈代谢以外,还得有适量的储存以保证继续生长发育的需求。一旦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将会给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营养良好的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各种能力的提高都会更好一些。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小学生的健康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与孩子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特别调查了城市少年儿童的饮食习惯,调查集中在长春、北京、上海、广州、兰州、成都六大城市,调查对象为8岁~13岁的儿童,即小学三至六年级、中学初一、初二的学生,同时还对他们的父母或其他长辈进行了调研,共获得学生有效问卷2498份,学生家长有效问卷2471份。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在饮食方面存在下列四大误区。
误区一:零食中“垃圾食品”比例偏高
调查发现,95%城市中小学生吃零食,每天都吃零食的孩子占总人数的13.8%,其中,小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的有12.6%,中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的有16.1%。“从不吃零食”的仅为2.3%。在零食的选择上,口味是决定大多数孩子选择的首要因素,有74.5%的孩子认为零食首先要好吃,其次才是干净、卫生,有70.4%的孩子将干净卫生也作为选择零食时考虑的因素。表面看这个数字不低,但实际上却有73.6%的中小学生在路边摊贩那里买羊肉串、麻辣烫、凉皮之类现做现卖的食品,这类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这说明孩子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还是把口味等放在了前面,卫生状况并不特别考虑。调查发现,营养这一最该考虑的因素,却成为购买零食的第三因素。此外,中小学生常吃的零食大多是水果,糖果或巧克力,面包或饼干,膨化食品,蛋糕、方便面及羊肉串等,选择的比例分别是31.3%、30.4%和34.1%。这些零食中很多都是“垃圾食品”!
科学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有: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烧烤类食品。
给父母的建议:
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适当吃些零食对孩子是有益的,关键是要严把“质”、“量”关,选择适合的零食,并要掌握合适的量:
⊙购买零食时让孩子参与,给孩子介绍一些营养知识,选择健康的零食,如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坚果类食品。
⊙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量,以不影响正餐食欲为宜。
⊙合理指导安排孩子吃零食的时间。吃零食的时间易在两餐之间,不要在接近正餐的时间吃,避免影响正餐食欲。一般来说,早餐相对简单且量少,在上午10点左右可以让孩子吃少量能量较高的零食,如低糖的饼干、蛋糕等;下午放学后如果离晚饭还有较长时间,可以让孩子先吃些水果;晚饭后过一段时间喝一杯牛奶,对孩子也非常有益。
⊙临睡前不要吃零食。临睡前吃零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不利于食物消化,也不利于睡眠。另外,如果睡前不注意刷牙,留在牙齿间的食物残渣不利于牙齿健康,长期下去会引起龋齿。
⊙看电视时不要吃零食。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在不知不觉中会吃下去许多零食。研究发现,看电视时间长的孩子容易得肥胖症,这与吃零食有一定的关系。
⊙父母要培养孩子喜欢那些自然的、原生的食品,学会品尝并喜欢食物自身的味道。
⊙吃零食时要注意卫生,不干净的零食不要吃,尤其是吃那些直接手抓入口的零食,吃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
误区二:八成以上中小学生钟情“洋快餐”
孩子们对洋快餐的喜爱程度远远超出了父母对洋快餐的喜欢程度。37.0%的中小学生承认自己非常喜欢吃洋快餐,48.2%的中小学生比较喜欢吃洋快餐,累计共有85.2%的中小学生喜欢洋快餐,不喜欢洋快餐的学生仅有11.1%。调查中还发现,43.6%的孩子每月都吃“洋快餐”,其中“每周都吃几次”和“几乎每天都吃”的有6.1%。节假日、庆祝生日、考试取得好成绩、同学聚餐聚会,都是孩子们去吃洋快餐的理由,占三至四成。此外,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洋快餐的喜爱程度越高,表示“非常喜欢洋快餐”的中学生有25.5%,小学生有43.0%。
孩子们为什么对洋快餐如此“钟情”?调查发现,66.1%的中小学生认为洋快餐“好吃”,这是洋快餐最富吸引力的一点,小学生更看重餐厅送出的玩具和礼物,中学生更看重快餐的方便快捷。仅有13.3%认为营养价值高。可见,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洋快餐的营养成分并不合理,但还是对此钟爱有加。
科学提示:
很多父母并不喜欢吃洋快餐,调查发现,不太喜欢吃洋快餐的中小学生父母有49.0%,很不喜欢吃洋快餐的中小学生父母也有15.5%。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为人父母者用洋快餐来奖励孩子。节假日、孩子过生日或期末考了好成绩,父母往往喜欢带孩子去吃洋快餐,以此来庆祝或作为对孩子的奖励。一位母亲在接受访谈时说:“每到节假日或是孩子生日,我们就带他去吃麦当劳,孩子吃得开心,我们也高兴。"
给父母的建议:
过多食用洋快餐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但满街越来越多的洋快餐店,对孩子们的确是巨大的诱惑。父母要教会孩子理性地对待洋快餐:
⊙父母要对洋快餐的营养缺陷及对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要经常向孩子介绍和宣传常吃快餐对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
⊙限制洋快餐的食用频率。可以让孩子品尝洋快餐,但不能将其作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不应经常吃、天天吃,更不能餐餐吃,一两个月偶尔光顾一次足矣。
⊙注意食物品种的选择。应选择有蔬菜的品种,如蔬菜沙拉、粟米棒等,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不宜多吃含热量高的薯条、苹果派等油炸食品;应选择牛奶、鲜果汁或蔬菜汤等有益健康的食品,尽量不选择可乐等高糖饮料;
⊙选择小份的食物。无论是汉堡包、薯条还是奶昔、可乐,分量越大表明热量越多,脂肪、胆固醇和钠含量也可能越多。点餐时,请选用小份的食物。父母也可以与孩子分享一份食物。只点一份薯条或一份汉堡包,与孩子分享,热量减半,乐趣加倍!
⊙尽量不要在晚上食用洋快餐。中午吃过快餐后,晚饭就尽量少吃肉,而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以保证一天的膳食平衡。
⊙别拿洋快餐奖励孩子。不要把吃洋快餐当成是对孩子学习成绩好或别的方面的成就的奖励,以免孩子对洋快餐产生渴求心理。
⊙孩子生病时不能去吃洋快餐。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往往很害怕去看医生,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配合看病,就对孩子许诺看了病带他去吃洋快餐。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孩子生病后应尽量吃些清淡的食品,洋快餐中的油炸食品和冰镇饮料,只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误区三:早餐最容易被遗漏,情绪化进餐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早餐最容易被忽视或遗漏。每天都吃早餐的有77%,其余23%分别是多数时间吃(15%)、很少吃(7.3%)、从来不吃(0.6%)。调查还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少吃”和“从来不吃”早餐的比例逐渐升高,小学生时这一比例是7.4%,到中学时达到了9.1%,而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却在下降,由小学时的80.4%降到了70.3%。不吃早餐的结果通常会使孩子们精力难以集中,影响上午的学习效率。“没有足够的时间”、“不饿或不想吃”、“嫌麻烦不愿意吃”、“觉得吃不吃无所谓”、“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省钱”等成为漏餐的理由。很多家庭也存在用餐无规律的现象,其中45.7%的家庭“家里开饭时间不固定”,经常开饭时间不固定者为16.3%。久而久之,会使孩子食欲减退,消化液分泌失调,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此外,午餐凑合、晚餐过盛的问题也很突出。情绪化进餐对孩子影响也很大。调查显示,6.2%的中小学生“经常”出现“看见食物就想吃”的情况,27.7%的中小学生“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有9.3%的中小学生“经常”在“情绪不好时,大吃一通或不吃东西”,14.7%的孩子“有时”会这么做。这些情绪化的进餐往往会打乱一日三餐的正常秩序,并反过来助长了漏餐的恶习。
科学提示:
漏餐不是小问题,它通常会影响学习效率,使精力难以集中,并加重疲劳感。更严重的是,漏餐还会使孩子错失一部分营养,漏餐经常会导致儿童吃过多的零食,或者下一次用餐时过量。两餐的间隔以4小时-6小时为宜。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吃饭,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就会随之形成规律。如果吃饭不按时,则会使消化液分泌失调,食欲减退,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易引起消化功能失调,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
给父母的建议:
饮食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前提,而吃好早餐又是健康饮食的重要方面。在孩子吃早餐方面,父母要注意下面的事项:
⊙注意早餐食物营养组合的合理性。早餐应该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和奶类4类食物。尽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以防引起龋齿和肥胖。早餐要保证一定量的牛奶或奶制品,莫用含乳饮料来代替牛奶。不要空腹喝酸奶。
⊙父母要经常换早餐的花样,干稀结合,荤素结合,粗细结合。不能图方便天天给孩子吃油条、麻团等油炸食品。
⊙父母应该每天都与孩子一起吃早餐。对父母的调查发现,每天都吃早餐的父母为73.3%,多数时间吃早餐的父母比例为18.3%,很少吃早餐和从来不吃早餐的父母有8.4%。这说明孩子不吃早餐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
⊙如果孩子早餐前没胃口,可让孩子先活动10分钟再吃饭。也可以让孩子起床后喝一杯水或者果汁来刺激一下胃口。把早餐一点点端上来,而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摆出来,可以从最清淡的(水果、酸奶)或者他喜欢的食物开始。
⊙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晚餐要清淡,进餐时间不要太晚,以免孩子因为晚餐吃得过多导致早餐没胃口。
⊙如果孩子早上实在什么都不想吃,那么你可以给他一杯饮料保证水分的补充,并且给他准备一份备用食品带着,等晚些时候再吃。
误区四:普遍进餐速度过快,忽略就餐氛围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仅成年人忙忙碌碌,连孩子们吃饭也在赶时间。本次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们普遍进餐过快,尤其是早餐和午餐。20.3%的被调查者在5分钟之内吃完早餐,有85.5%的少年儿童在15分钟以内能够吃完早餐;午餐也是速战速决,18.3%的少年儿童在10分钟之内吃完午饭,72.5%的少年儿童吃午餐所用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只有晚餐可以稍微从容一些,但也有将47.1%的少年儿童在20分钟内吃完晚饭,其中,5分钟内吃完晚饭的为1.7%,6-10分钟内吃完晚饭的为8.2%,11-15分钟的为11.4%,16-20分钟的为25.8%。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就餐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调查发现,一周内能够每天都跟孩子一起吃晚饭的母亲仅占64.8%,有10.8%的母亲一周跟孩子一起吃晚饭的次数少于4次。父亲的情况更为严重,能够每天都跟孩子一起吃晚饭的父亲仅占45.6%,有15.8%的父亲跟孩子一起吃晚饭的次数少于4次。
94.6%的中小学生非常喜欢在家吃饭,仅有5.4%的学生不喜欢。这些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在家吃饭呢?小学生认为吃饭时总挨批评是他们不喜欢在家吃饭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而对中学生来说,吃饭时父母管着不自由是他们逃避在家吃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有5.1%的小学生和6.9%的中学生经常在吃饭时被父母批评,16.7%的小学生和21.7%的中学生有时会被父母批评,35.0%的小学生和42.2%的中学生偶尔会被父母的批评,而从未在吃饭时挨过批评的小学生仅有43.2%,中学生更少,仅占29.2%。
科学提示:
少年儿童进餐时间每顿饭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进餐过快,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不仅加重胃肠的消化负担,降低食物营养消化吸收的比例,而且也无法激起孩子们对饮食的兴趣。进餐过快,还容易导致饮食过量,造成肥胖。另外,父母在进餐时间批评和指责孩子,往往会使孩子精神紧张,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也会受到抑制,使味觉神经系统的敏感度降低,消化液分泌大大减少,食欲降低,食物难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一系列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久而久之,很容易患上胃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此外,父母的不良刺激还有可能在孩子身上形成不良条件反射,一到吃饭,孩子在饭桌上便如坐针毡,倍受压抑和困扰,精神特别紧张,对吃饭产生习惯性的恐惧,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厌食,并有可能诱发孩子心理上的疾病。
给父母的建议:
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饮食,为了增加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机会,为了增进亲子情感,建议父母们注意下面的事项:
⊙尽可能全家一起吃饭,至少每天一次。
⊙如果您的家庭成员总是聚不齐,您可以固定某几个晚上作为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时间。做好计划,形成制度,这样比较容易坚持下去。
⊙吃饭时不要看书或看电视,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
⊙吃饭时不要讨论过于复杂或令人扫兴的事情,不争吵、辩论或抱怨。家长也不要指责孩子,大家可以讲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回忆一天中愉快的经历,享受互相陪伴的感受。
⊙播放舒缓的音乐,舒缓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心情,创造温馨的氛围。
⊙细嚼慢咽,充分调动席间温馨祥和的浓郁氛围,以帮助消化。
⊙为了进餐时间科学,要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尤其是早晨起床后要学会统筹安排,或者在晚上入睡前准备好第二天上学的物品,这样可以争取时间,使吃饭时间更充裕。晚饭时间要尽可能安排合理,不要让孩子吃得太急太快。
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
1、什么是“果汁饮料综合症”
可乐、橙汁等饮料不能代替白开水。一个7岁的小男,从小就喜欢喝可乐、果汁等饮料,每到夏季更是饮料不离口,几乎不喝白开水,结果经常出现腹泻、嗜睡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果汁尿”。据医生介绍,每到夏天,到医院就诊的“小胖墩”明显增多,其中有近九成的孩子平素爱喝果汁,其中不少尿糖偏高,除了轻度腹泻、嗜睡等表现症状外并没其他不适,这种儿童新病就是“果汁尿”。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00名儿童调查发现,其中70%以饮料代替水。这些孩子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多动、脾气乖张,身高、体重不足。这种情况被称为“果汁饮料综合症”。
2、三种不科学的儿童早餐模式
随意型——食物大多是前一天的剩饭,有什么吃什么,数量和营养都不能保证需要。
唯蛋白质型——只有一杯牛奶或者一个煎鸡蛋,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糖类,吃这类早餐的儿童整个上午血糖都处于相对稳定的低水平,难以进行快速思维,长时记忆力也较差。
唯碳水化合物型——只吃很多馒头、稀饭,但缺乏蛋白质,这类儿童刚开始血糖水平较高,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但血糖水平迅速下降,造成思维和记忆能力的进行性下降。
大学生饮食误区:
1、洁癖型饮食
对食品的清洁要求过度,多见于有洁癖的学生。此类学生不但饮食过求洁净,就连衣被用具也是如此。常带手套、口罩,不断地洗手、漱口。晒洗衣物不许别人触动,动则必重新洗晒。饮食上要求绝对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不吃有防腐剂的食品,不吃有添加剂的食品,不吃剩饭,不吃电冰箱中的食品……,吃饭时绝不用手接触食物,严格执行“无菌观念”。这种饮食习惯使人难与共食,不适宜学校的团队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影响身心健康。
2、西洋型饮食
有些学生饮食上很洋化,喜欢牛排、炸鸡、面包、牛奶、碳酸饮料、巧克力、蛋糕等等,每天都要喝咖啡,休息日喜欢去西餐厅或者西式快餐厅就餐。这样的饮食习惯,往往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容易引发肥胖,而且还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影响健康。
3、相悖型饮食
主食与副食相悖。一般来说,我国的饮食习惯以主食为主,副食为辅,以米面谷物为主要食物,佐以肉类、蔬菜、糖、茶、水果等。实践证明,这种饮食搭配是科学的,对身体有益的。部分在校学生饮食主副颠倒,把副食作为主食,每日三餐以糕点、面包、水果、肉、糖为主,很少吃饭与蔬菜。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副食品,基本上不进食堂吃饭。此为主食副食相悖型饮食,多不利于健康。
五味调配相悖。多见于本地学生。此类学生家在本地,在校住宿,饮食应以学校食堂为主,但他们多以家庭饮食为主或择优饮食。不管家庭或食堂,哪儿饭可口就在哪儿吃。忽略了饮食的粗细搭配,往往出现饮食偏嗜。中医认为,饮食应谨调五味,是说饮食中辛、甘、酸、苦、咸五味调和适度为宜。经常吃过辣、过酸、过甜、过咸的所谓“可口儿”的食物,对身体有害。此为五味偏嗜型饮食。
饮食时间相悖。不按正常时间进食。早饭一般在早7点,但他们往往在9-10点进食。上课时推门而入,拿着食物入座,边吃边听课,吃喝并举,自诩“把学问都吃进去了”。晚上吃夜宵已成习惯,中午不吃饭,这种饮食时间的相悖也不利于健康。
季节相悖饮食。饮食不顺应四时气候。冬天严寒,饮食宜温。有些学生冬季特喜冷饮、冰棍、冰激凌,导致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随之而出。夏日酷暑,饮食宜清凉。有些学生不然,麻辣烫、羊汤、火锅、涮羊肉照吃不误,造成牙痛、上火、烦躁、吐泻等随之而来。
4、放纵型饮食
有些学生家庭富裕,在家时山珍海味吃惯了,来校后受不了委屈,经常到校外饭馆大吃大喝。这些学生喜欢享受美食美酒,不计较花钱多少。正如《内经》中所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酒、腹泻、胀满、呕吐等病症经常不断,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5、愚昧型饮食
有些学生自持身强力壮消化功能好,自认为吃石头都能消化,“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饮食不讲搭配,不讲节制,不讲卫生。饥一顿饱一顿,饮食全无规律。食堂、饭馆、路边餐桌、校外盒饭,想吃就吃,毫无顾忌。还有的学生在考试、考研、写论文等学习紧张的时刻废寝忘食,睡眠不足,饮食无常,焦虑过度。中医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说:“思虑过度则伤脾”、“膏粱厚味,足生大疖”。此型饮食者多不注意调养,以至出现胃肠受伤,肝脾不和等病症。
6、恐惧型饮食
有些学生怕“病从口入”,对食物的选择极严,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着色食品,不吃防腐食品,不吃生冷食品,不吃荤类食品……了解了一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之后,拒食多样食品。比如报纸披露饭店“地沟油”事件之后,不敢吃油条,不敢吃蛋糕,不敢吃小馆饭菜。怕水果中有激素而不吃,怕猪肉中有瘦肉精而不吃,怕大米是抛光米不吃,怕白面有添加剂而不吃,怕酒为假酒,怕豆制品为劣质品,怕这怕那,限制了自己的食品范围,导致必要的营养成分缺乏,达不到食养的目的而百病缠身。此类学生虽较为少见,但决非没有。
7、辟谷型饮食
部分学生追求线条美而盲目减肥。除经常服用减肥药减肥茶之外,不敢进食,惟恐长肉,于是选择辟谷型饮食。辟谷乃方士道家修炼成仙的方法,即不食五谷(五谷杂粮),仅以水、果品、蔬菜充饥。这当然不是科学的饮食方法。部分肥胖学生也误入此途,导致头晕、乏力、困倦、虚脱等时有发生。
8、区域型饮食
高等学府,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区域的学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山西省喜面食,食味多酸;湖广喜食大米,食味多辣;冀鲁喜食菽黍,食味多甘;蒙疆喜炙肉脔,食味多厚等等。这种饮食习惯反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且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俗、自然气候有关。比如湖、广、蜀地域气候潮湿闷热,当地居民多食辣椒,是借用辣椒之辛散通阳发汗,排除体内之湿热。学生带着各自的地区饮食习惯进入学府,不能适应学校的普通饮食而坚持区域性饮食,不能因地制宜,亦为饮食之误,往往给生活带来烦恼。
走入饮食误区的大学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观,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塑造健康的体魄。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