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8-20 14:07:29
很多家长埋怨:“我孩子不学习,光看课外书。”
我就问:“你认为什么是学习呢?”
“做作业,把课本做得烂熟。”
“那你孩子都读些什么书?”
“什么《葫芦娃》呀,《水浒传》呀,那玩意儿能提高成绩吗?”
著名学者胡适曾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我们的孩子想看这些书,绝对是在扩充他们的知识面。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读课外书能让孩子的将来充满后劲,怎么能一概视为不学习?
解决一个问题,是从一个点着手容易,还是从一个面着手容易?从一般的道理来讲,似乎是从一个点着手更容易。但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恰好相反。你解决这个点比较难,解决这个面更容易;面的问题解决了,点自然就不攻自破了。家长越是为了孩子的升学,千方百计盯着他的分数,学习成绩越上不去,还容易形成孩子怪僻的性格。把单纯追求学习成绩这件事放一放,从外围开始突破,抓孩子的综合素质,情况倒有转折:柳暗花明又一村,船到桥头自然直。
教育就是这么神奇,最怕功利性的追求。
跳蚤的跳跃高度可以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左右,堪称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有人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总能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这次杯子底儿朝上,再把跳蚤放进杯子里。“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杯子底儿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杯子底儿的高度来调整自己的跳跃高度。再过一阵子,这只跳蚤不再碰壁,而是在下面很压抑地跳动。一天后,实验者把杯子轻轻拿掉,跳蚤却还在原来那个高度上继续地跳。
最可悲的是:从此以后,虽然杯子已不存在,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天天读课本,重复做题,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我设限”,培养出来的孩子越往后越没有竞争力。这是我当教师、做家长这么多年,一种过来人的经验。为什么还有家长硬逼孩子大量做作业?因为他们过分关注孩子某一次在班里的排名、总分。数学满分100分,这次孩子考了90分。坏了,数学出状况了。家长于是拼命让孩子把课本上的这些题,做来做去。结果孩子的智商、思维永远也达不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变得越来越平庸。为了10分的差距,逼着孩子成天把那些中低档次的内容倒来倒去,这不是扼杀青少年思维的天性吗?
我在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思维训练课时,讲到这样一道题:三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中,除6111外,与6111最接近的数是多少?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6不能动,否则将产生1000以上的差距。因此,只能动1。
很快有孩子举手:“6222。”
我说:“好,这个答案好!”
那个学生被鼓励得眉飞色舞。
别的学生不愿意了,站起来:“6000。”
我赶紧表扬:“好,也好!”
这两个结果,与6111都相差111。
这时候,下面的孩子又举手了,说:“老师,我的结果比他的还好!”
我问:“你的结果是多少呢?”
“6166。”
“哎哟,”我再次叫好:“这个好。”
终于,又一个孩子大声说出了正确答案:“6066。”大家这才发现,6166与6111相差55,而6066比6111少45。
我看着如梦初醒的孩子们:“大家为他鼓掌!这是最棒的结果!”
的确,正确结果只有一个。但学生说出的每一个答案我都给出表扬。因为每一个答案背后都包含着孩子优秀的思维品质。只要孩子思考了,不管对错,都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这样,他们才敢于思考。现在不怕犯错误,将来才能少犯错误。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