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作者:匿名 2009-07-03 09:33:18
不能任奥数产业膨胀
——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把奥数作为选拔工具是愚昧的
奥数全称为奥林匹克数学,源于1961年后前苏联开始将自己国家中学举办的数学竞赛称作“数学奥林匹克”。
前苏联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个观点在教育界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奥林匹克数学的出题范围超过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其中能够达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奥数是数学圈的比赛,原本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成为社会普遍关注问题是在十多年前。”孙云晓说。
1997年后,小学升初中取消了统考,实行电脑派位。不到两年即遇到严峻挑战:家长不甘心自己的宝贝儿女被分配到薄弱校或普通校,有些重点校也不愿意分到“差学生”。于是,作为可操作性较强的选拔工具,奥数被重新提起。
“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大家都想使用,所以迫切需要一个衡量工具。小学升初中,语数外是三门主课,所以一下子把奥数带火了。”
“现在绝大部分孩子都在学奥数吗?”记者问。
“起码在大中城市,有80%以上的小学生都在学。因为它是选拔工具,要想上好学校就得学,人家就看中你的奥数成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同意某些观点‘奥数猛于黄赌毒’。黄赌毒在我们的认识中是邪恶的,但教育是神圣的。奥数正是打着神圣的旗号摧残孩子的心智。我看过很多奥数题,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做的题,95%以上的正常成年人答不出来。这个是完全正常的,丝毫不能证明智商低下。”
为什么奥数与智商没有必然关系?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八个半智能,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种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
“有人是语言智能化,有人是音乐智能化,有人是身体运动智能化等等。这都非常正常。这些人可以根本不用学奥数。即使是数学天才也可以不用学。有的数学大师都不会做奥数题。所以用奥数来作为选拔一代孩子的标准是非常残酷和愚昧的。”
奥数的最大影响是对人的摧残
孙云晓曾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该不该取消奥数班》的节目上说:“奥数在中国的小学生当中泛滥,是我们中国的一种耻辱,它是用公然的方式,大规模地对儿童摧残。”
“我的话,媒体引用得最多的是那句‘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个傻瓜的过程’。”孙云晓对本刊记者说。
凤凰卫视的这期节目请到了孙云晓和其他几位嘉宾,还有一些家长和学生作为观众。孙云晓是作为正方出现,持“奥数班应该取消”的观点。他本来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但是他错了。
“主持人问我,觉得这期节目谁能赢,我说肯定我们赢。因为这是有根有据的事情。但是我没想到的是,那天站起来为奥数说话的大有人在。从孩子到老师都有。再一问,结果都是奥数教练、奥数金牌得主。”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奥数的需求者众多,直接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奥数经济。“奥数已经让很多人大发横财。”孙云晓说。推崇奥数的学校靠教材赚钱,各种辅导班、培训班靠学生的学费赚钱。“某个市级的教科所,编奥数的相关教辅,出版社一年能分他们300万,可能是他们最大的收入了。”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使奥数经济愈演愈烈。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但是到今天,各种奥数网站、培训班仍然如火如荼。
80%以上的小学生都在奥数课堂上坐过,其中有多少真正学进去了?媒体上不乏小学生在奥数课堂上干别的事甚至睡着的报道。“奥数产业链与毒品产业链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一个没有。它们给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影响都是对人的摧残。有的人逻辑数学智能天生就不高,通过训练是不可能提高的,你硬要他去达到那个程度,那不是摧残他吗?可能奥数不是很好理解,我举另外一个例子,艺术体操,或者是美声唱法。如果像奥数一样,用这两项作选拔工具,很多孩子永远也无法达到。除了让孩子备感痛苦,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无能的人之外,没有任何结果。”孙云晓有些激动地说。
怀着对教育的一腔深情,孙云晓有很多话要说:“摧残人的绝对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我们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这个概念。人人可以成材,是马就跑,是鹰就飞。奥数之所以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是因为它已经变成了普遍的选拔工具。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违反了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剥夺了孩子的基本权益。”
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的奥数经济方兴未艾,对于作为指挥棒之一的高考奥数保送和加分政策该怎样看待?孙云晓说:“这个是应该取消的,它违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不取消的话,除了奥数之外,其他方面的智能发展都可以加分了。还有一个导向的问题。奥数加分成为进入名牌学校的条件,就会有很多人去学,这是奥数泛滥的原因之一。老百姓根本不是因为孩子喜欢才送去学奥数,完全是出于无奈。别人都学,而且有的孩子还真因为这个进了好学校了,自己的孩子能不学吗?”
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智能的基础上重点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个方面变得聪明。
奥数就一无是处了吗?孙云晓认为,在人人喊打的现在,要理性思考,给奥数保留一席之地。“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包容而不是走极端。作为一个国际赛事,奥林匹克数学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些有数学天分的孩子虽然最多只有5%,但是算下来人数也相当多。这一部分也是我们国家非常需要的人才。我认为我们应该使奥数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渠道,只有极少数酷爱奥数的人可以参加,并且他要愿意去接受训练。这些人如果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大奖是可以保送、加分的。但前提是人数限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那种各地奥数成绩比较好的孩子都保送的做法我是反对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择校
对于奥数培训,国家曾明令禁止。
广东、西安、乌鲁木齐等地都出台过禁止初中、小学办奥数班的通知。但是,“既然我们已经明确,奥数的问题就是择校、选拔工具的问题,那么,如果取消奥数,很快就会出来另外一个替代品。”
2005年,人大附中、四中、八中等北京市重点中学都对拥有公共英语三级证书的孩子实行了免试入学的“优惠政策”。类似政策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尽管公共英语三级相当于大学专科毕业英语水平,但是07年,北京市已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考下证书。“3万小学生报名考试,成了报名的主角。”
“既然问题是择校产生的,那么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择校,按照国家规定,就近免试入学。实际上下决心的话是可以做到的,方法也不复杂。”
全国惟一一个基本消除择校的城市是安徽省铜陵市。当地的17所初中没有一所是“校中校”和“转制校”。不管学生在哪一所初中就读都有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所有的名师在全市各个学校流动,没有好学校坏学校之分。”
而铜陵市教委认为,无论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还是定向切块,都不是铜陵的发明。“我们就是按照义务教育法来办,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来办,并没有特殊的高招儿。”有人认为,铜陵经验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取得了多大的成绩,而是当地政府在消除教育不均衡上所表现出的努力和勇气。
孙云晓也认为,在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上,“政府是第一责任人。给某个学校投几个亿,建立超豪华学校,好老师都在一个学校里。谁不择校?政府投入拨款不一样,配置师资不一样,势必会造成择校的后果。全世界的经验都是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均衡化,我国的法律也是这样规定的。有择校愿望的,可以选择私立学校。”
高中生奥赛是件好事
——大连育明高中奥赛教练闫东访谈
奥数经济主要存在于小学阶段
中国质量万里行:你对奥数经济怎么看?
闫东:主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
高中不会太多涉及经济层面,因为高中学生比较理性,会量力而行。奥数经济链主要围绕小学。现在小学、初中尽管是义务教育,但有些地区没有严格执行,造成一定漏洞。体制有漏洞,经济链是永远也割不断的。这种现行的政策体制造成办快班、培训班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南北两地有一定的差异,在北方要好一些,因为北方比较死板,没有通过额外的考试提高入学率的现象,南方学校就比较活跃。每年我都带一部分学生到一些比较出名的地方学习,比如北京的燕园学堂、人大附中网校等。像广东、浙江等地区都办了很多学习班,这种学习班本身就是以营利为目的,每个学生交两三千元钱就可以学,但是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我们也觉得很遗憾。如果单从利益角度来说,小升初的利益是最大化的。因为有些学校把奥数作为标准来选拔学生。它考查的力度是最大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为什么这么说?
闫东:一般孩子的英语是一直学的,语文也是。别的科目也没有什么考查点,只有数学是。数学考一个证,拿一个奖,可以直接决定初中能否上快班。我们现在的小升初也没有一个严格的衡量制度,拿一个奥数证书去,学校就认为你是好学生,考查非常单一。孩子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根本体现不出来。奥数经济就是因为很多人要取得这个砝码兴起的。从高中生的角度来讲,就不涉及这些问题了。因为高考的选拔是非常全面的,凡是保送的、推荐的,必须全科达到选拔学校的要求。像清华、北大、浙大、交大、同济、人大这些学校选拔学生都是自主命题,全国海选,非常严格,有一科偏科都选不上。即使奥数拿了一等奖,如果别的科目偏科也不能被保送。我们鼓励、提倡高中生发挥特长。特长包括很多,竞赛是其中一个方面。我当了12年快班的班主任,从高一到高三带了4个来回。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培养特长还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高中生来说搞奥赛是件好事
中国质量万里行:大连育明中学的奥数班是专门为高考培养特长生准备的吗?
闫东:是的。
我们学校办学的理念就是看重学生特长的培养,高中的五大学科都有奥赛。我们的培训也是理性的,从高一的时候就报名,孩子们积极性都很高,二三百人报名,最后经过千挑万选只能剩20人左右。
中国质量万里行:学奥数还得经过挑选?
闫东:一开始是海选,人人都可以报名。开学一个月左右,学生适应高中生活了,主教练就会出海选卷。批完卷之后还要去找各班的数学老师了解学生情况。选出一轮以后培训半年,然后再次考试。大概300人报名海选,第一轮能剩下100多人。第二轮之后就只剩下50人左右。这50人再次培训,完了再考。这一次达不到年级前200名我们就不允许参加了。因为我们一个年级700人左右,前200名比较能保证学生各科成绩。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基本上是严重偏科的,我们会很理性地劝退。这样最后剩下的基本上就30人左右了。这些学生就可以开始进行严格的训练了。所以我们高中的奥数不是说学生想学就可以学的。要求全方面发展,不允许偏科。小学跟高中截然不同,盲目性更大一些。我的孩子也在上小学,也在学奥数,题确实挺难的,我也很头疼。
中国质量万里行:连你都觉得小学生的奥数题难?
闫东:因为他们不是像我们经过循序渐进培训的,老师直接出几道奥赛题给孩子,孩子都没经过培训,肯定不会,所以很多孩子缺乏信心。我也同意一些专家的看法,小学应该有序、有度地推广奥数,我们有一些尖子生可以挑出来培训,而不是全面铺开,营利性地培训,那就没有意义了。我们高中是选一些尖子生来培训。因为我们希望真正有兴趣的孩子,从内心喜欢数学的孩子去学习奥数,进行培训,然后坚持住,循序渐进。奥数不是谁都能学的,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必须要有天赋,还得自己喜欢,没有这两个原则搞不出好成绩。
中国质量万里行:你认为高考取消奥赛加分和保送是一种倒退?
闫东:进入名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我觉得更需要单科拔尖的学生。能拔尖说明他有天赋,有兴趣。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搞奥赛是件好事,可以使学生双赢。既不耽误其他科目的学习,又可以发挥特长。而大学对于这些特长又有绿灯,提前保送。如果取消加分和保送,根据目前的报考模式,考生可以填报3个志愿,竞争非常强。考高分的基本上都可以报好学校,中高分的学生就没有机会上他心仪的学校了。如果算上他的特长加分的话也许还有机会竞争。
中国质量万里行:现在的高考除了奥赛,还有什么别的项目可以加分保送吗?
闫东:有。比如省级的优秀学生、优秀干部,或者科技发明,国家一些特殊的发明奖,得了文艺方面的奖项,还有体育特长生等。但是真正公平公正的只有奥赛,其他项目“可操作性”太强。像体育特长加分,把孩子送到省队,一天比赛都不用打就可以混个二级运动员。而竞赛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单科竞赛每一科就取二三十名进行挑选,一等奖只有前三名或者是前五名才有资格拿到。所以这些学生确实具备竞赛要求的一切特点,他们被保送是理所应当的。高考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我带的07年毕业的一个高三班,考试成绩在650到660分的就有12个。那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658分,清华660分。如果这批学生中有奥数拿奖的,就可以上这两个学校了。但是这些学生没有,基本上都去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等。整个体制不活,竞争太激烈,让一大批尖子生分数达到了,但是不一定能上自己心仪的学校。所以我们通过单科竞赛这条道路。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单科竞赛又拿了奖,如果他想去清华,就可以去参加清华的招生考试。虽然那也有50%以上的淘汰率,但是毕竟多了一个机会。高校对于这类学生是非常看重的,因为确实是品学兼优,在大学发展也非常好。所以我认为我们现行的高考体制还应该加大特长生招生力度。
中国质量万里行:如果取消高考奥赛加分和保送,你觉得会有什么影响?
闫东:那得看政策怎么调整。估计高校选拔人才还会寻找其他的方法,不会因为奥赛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高校奥赛加分的目的还是吸引更好的人才。应该说现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高考,只有竞赛这种机制更加公平公正。清华、北大这些学校在辽宁省的招生人数是非常有限的。有很多人冒着风险去搞一些歪门邪道。这样不是比学生能力,是比家长能力。有很多平民百姓就这样吃亏了。我们每年通过竞赛上去的学生中,越是家庭困难的,越容易出成绩;一些家境比较宽裕的,反而很难出成绩。国内的体制没有办法给大部分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只有通过竞赛。
希望大学继续培养学生奥赛精神
中国质量万里行:你的学生毕业以后是个什么状态呢?
闫东:我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去国外留学了,回大连的基本没有。
我带的是快班。
中国质量万里行:是不是他们选择继续深造的专业也与他们在高中时表现出的兴趣相关?
闫东:是的。不仅仅是指数学。因为咱们培训也教给同学们很多东西,第一认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心态要好。第二通过培训,同学们能够体会奥运精神,能够团结互助,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不断往前走。培训要让大家有双赢的思维,化敌为友,取长补短。通过这两年半的培训,达到这种境界。因为数学题非常枯燥,非常抽象,我有时候4道题要出一整天。对学生韧劲的培养、团队精神等,我们的要求都非常高。有时候学生觉得累,教练还会做思想工作。我们希望孩子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能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我们的孩子出去之后都挺要强,遇到挫折也能过去。
中国质量万里行:对于奥数在中国的发展你有什么期望吗?
闫东:我一开始就教数学。因为我特别喜欢数学。我认为中国的奥数应该往前再走一步,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我们高中学习奥数的孩子到了大学很多失去了这方面的能力,就知道玩儿,失去追求了。我建议高校给孩子多些鞭策,多给些动力。我有一个学生,非常聪明,被保送到清华基科班,结果第二年就当逃兵了,去学金融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太累了,受不了,不想学了。我认为我们的高校应该选拔出一批拔尖的孩子进行培养,配备最好的实验室、最好的导师。这样对于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也有好处。我的学生留在国内的太少了,基本上都出国发展了。为什么呢?说白了,国内留不住人。当代最年轻的数学大家陶哲轩的成长历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家里有非常多的藏书,自己也很喜欢数学。从小学的时候他就参加比赛,拿了很多奖。现在已经是终身教授,以数学研究作为终身的事业了。他的成长与不停地参加各种竞赛,总有人鞭策他不断地往前冲密不可分。所以说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选出来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很容易就被一些自制力不是太强的学生拉下水,没有原动力了,觉得太枯燥了。还有的学生转专业,出去经商,就被社会所影响,不能专心做研究了。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