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奥数网
广州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广州站 > 小升初 > 教育新闻 > 正文

[深度调查]奥数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吗

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6-18 17:28:48

资料图片,文图无关

  奥数,俨然成了各方饕餮眼中的利益盛宴,肥美甘甜。在为学奥数花了大把金钱和大把时间之后,孩子们的命运是否真的能就此改变?

  “奥数肥了谁”

  调查(一)

  美国博导不再青睐奥奖得主

  张勇是京城一个热门家长论坛某重点中学圈子的版主,是一名高一学生的父亲,也是一个长期拥护奥数学习的“铁杆粉丝”。

  他经常出没于论坛的各个板块,发布有关奥数学习的帖子,提供各种学习信息和资料,还常常为其他家长解答问题。而事实上,他刚上高中的孩子从来没上过任何奥数培训班。“学奥数是靠兴趣,上培训班就成了枷锁。”张勇说。

  和很多赞赏奥数的人一样,张勇觉得奥数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奥数能改变人的命运。”

  他对奥数的“深厚感情”很大程度上源自弟弟的成功。张勇的弟弟曾经在1986年第一届全国数学冬令营里拿到金牌。之后一帆风顺,被保送进入北大数学系,接着又赴美留学,现在已经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因为从奥数学习中受益,他甚至在招收博士生时也一度偏爱拿过数学奥赛奖牌的孩子。然而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弟弟回国时告诉张勇,他现在不再喜欢招收拿过奥赛奖牌的学生了——因为这些孩子正在变成一台台奥数“考试机器”,只有解答试题的能力,却没有解决课题的能力。

  甚至有家长请“枪手”替考

  “奥数是被考试、被数学竞赛功利化了。”张勇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名目繁多的竞赛考试。在他看来,就像中小学生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被叫停之前、孩子们为了应试拼命学ABC一样,各种数学竞赛也让孩子成了疲于应对的“做题机器”。从考试中赢得的成绩和奖牌,则变成了一沓沓“小升初”简历上的砝码。希望杯、华罗庚杯、走美杯(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EMC……在北京小学生们的奥数“应试”日程上,普遍参与的数学竞赛就有四五个。“北京不算多的,上海总共算下来有9个呢!”一位数学竞赛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说。

  “奥数已经变成了商品,大家只关注它的交换价值,却没有人关注它的内在价值。”张勇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据他所知,甚至有个别家长在小学生们的数学竞赛中请“枪手”替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士杨乐表示:“现在很多数学竞赛是应试的方式,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命运被改变的永远是凤毛麟角

  在国际奥赛上摘金夺银的选手能被名校免试录取,奥赛成绩出众的小学生有机会进入重点初中,学奥数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史家胡同小学的校长卓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一向的观点是,奥数本身很好,可以锻炼孩子思维,但一些孩子如果连数学都不及格的话,去学奥数是没有意义的;其实有些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孩子在里面学得很苦恼,即便学下来也只是给别人当分母,要知道真正能够凭奥数成绩去升好中学的孩子只是凤毛麟角。”

  而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甘文颖,曾经是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的金牌得主。这样的奥数尖子小学时从来没上过所谓的“奥数班”,只是在初中时参加过20天的“培优”。他幼年时的爱好是象棋、军棋、扑克和桥牌。

  前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在一本奥数读物中提出,数学竞赛首先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现他们的数学才能。如果这一工作没有预先做好,在低年级就大搞数学竞赛,拔苗助长,多数人将会逐渐失去解题本领,甚至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调查雷达

  奥数的纯真年代

  一位曾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首批高级教练员,并长期为各种数学竞赛和考试命题的数学教授,在谈起“奥数”这个话题时,对奥数的过往充满了怀念: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举办数学竞赛,参赛者只有高中生。1956年,新中国的第一次数学竞赛,在京、津、沪、汉四地分别进行,由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江泽涵、苏步青、吴大任、李国平等主持。这些著名数学家们不仅写文章介绍竞赛情况,而且还亲自为青少年学生做数学讲座、写数学科普读物。

  他记得当年北京赛区的最高分是57分,第一名考生来自北京四中。后来包括华罗庚在内的竞赛委员会亲自和成绩优异的学生面谈,最终以专家推举的方式,推荐了3名在数学方面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直接升入清华、北大。“那时候好像也没有什么人有意见,非常自然。”这位教授说。

  即便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选手开始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中摘金夺银,奥数也没有热起来。

  而现在“从规则上就让学生们挤,为了升学家长们把不愿意学的孩子也拉来,竞赛考试一考就取前几十名,滥竽充数……”这位教授唏嘘不已。

  动辄数千元学费的培训班、名目繁多的数学竞赛、数以千万计的教材教辅……“疯狂”的奥数已经让人们几乎忘记了它曾经有过的“纯真年代”。
 

小编推荐:

小升初有感:谁来掌握孩子的命运

校长反思:小升初 谁来掌握孩子的命运?

匹夫献策:可否让我们的孩子们从起点公平?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中学推荐

试题资料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6. 石家庄站
本地教育

教育政策 | 教育资讯 | 择校指南

考试真题 | 简历面试 | 分班考试

经验分享 | 衔接经验 | 名校动态

热门推荐

小学模拟题 | 教育新闻

热门试题资料 | 广州越秀区

广州海珠区 | 广州天河区

重点中学

广州大学附中 | 育才实验学校

中山大学附中 | 广州华师附中

二中应元学校 | 广雅实验学校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数学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