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6-10 16:33:29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众多的家长愈来愈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通过教育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家庭都应从自己的特点出发,对学生发挥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同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该紧密结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要主动同家长密切合作,使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这样做收到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教师与家长间的关系是特殊的,它是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的结合点,要使这两种教育有效结合,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由于学校与家庭教育间交流渠道甚少,形式较单一,使得双方沟通不多了解不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家长更是心存顾虑怕见老师,而教师作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尤其是班主任更有责任经常性地做好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协调沟通工作,排除干扰、增进了解、达成共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不仅营造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长为主体,教师、家长双向主动,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而且不断提高家庭主要成员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为创造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打下基础。
因此,和家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协调沟通工作中,不仅能全面了解各人的需求,而且能促进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为此,我不断探索、总结出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塑造爱心家访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有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学生的交流和联系,没有必要再进行费时费力的家访。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真实感情交流。作为“全国德育先进校”的广州市乐贤坊小学一直把家访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好形式,坚持开展了“让每名教师走遍每个学生家中”的活动。学校十分注重如何加强家访,如何讲究家访艺术,提高家访效果的研究。我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家访这一沟通形式已伴随着我走过了班主任生活的春夏秋冬,是它缩短了我与学生、家长的距离,助我得心应手地出色完成了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而且也是它促使我走上教研型、学习型的教师之路,给我的教师生活带来别具滋味的苦辣酸甜……
(一)合理地为家访定位
如何逐步转变学生与家长的观念呢?我觉得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
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说好的方面。而要以表扬为主,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对学生的缺点就委婉地指出,可以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这样,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融洽和谐。
(二)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
家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出了问题之后”,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后进生”身上,家访要面向全班学生。这里着重提出两类学生。
其一是对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好学生,有必要进行家访。家访中对好学生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自不在话下,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感情,促使家长协助强化、巩固学校教育的效果,使好学生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嘉隆,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经常以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周围的同学。在家访时,我着重肯定了他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学习自觉方面,与家长谈话后,我向嘉隆更高层次的要求,希望他能坚定信心,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争取学习成绩有大的突破。此后,我从嘉隆点点滴滴的进步表现中,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诚意和意志,嘉隆确实在一步一步地向成为品学兼优学生的目标迈进。
其二是对中等学生进行家访更有必要。因为在班级里,中等学生是最易被班主任忽视的群体。如昊昊,虽然他在班里很听话,在学校里不捣乱,学习成绩又不拖后腿,属于比较安全的学生,但许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部分中等生身上。中等生没有优等生那样自信和优越感:也不会像差等生那样敢于放开自己:一般比较刻苦,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健康问题,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我在家访中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找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突破口,从而有效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家访需要全方位地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摆脱过去总是访问“坏学生”的印象;才能克服学生对家访的恐惧和反感,也才能消除家长的紧张感,最终脱掉家访等于“告状”的帽子。
(三)做好家访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我把家访作为与家长、学生沟通的理想通道。走进学生家庭,访问学生及家长,目的就是要进行交流。但怎样才能沟通成功呢?我始终在想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没有哪个学生不渴望自己成才。这一普遍的心态,正是我搞好家访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每次家访时,我们不妨打破家访是“了解情况”、“商量对策”的定格,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联系学生与家长的契机,一个便捷的通道,一种有效的途径,加强交流,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从而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友情与工作关系,使家长从心底萌发出一种“自己人”的感觉,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同时也在学生心目中埋下一颗真诚的种子,使他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甚至视老师同父母,彻底扔掉师生之间的那种心理距离感,使他不再反感教师的正面引导,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
在家访档案中,我记载着很多案例,使我深深认识到:家访确实可以成为沟通老师、学生和家长关系的纽带,为有效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设重要的条件。
二、展现新颖家长会的风采
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是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最好方式。与学生家长集中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辅以家访、通信或发电子邮件等联系形式,能增进教师和学生家长间的相互信任,促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之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受益匪浅。
(一)做好召开会议的准备工作。
召开家长会前,班主任不妨先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确定班级会议目的和主要内容;然后派发通知,落实到会人员;还可以收集整理学生家长书面意见,更客观地确定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最后,连同任课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准备详实的中心发言材料,并做好会议召开的有关准备工作。
(二)围绕会议主题,开诚布公,广泛交流,形成共识,增强合力。
会议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从会议的召开,到会后的落实,都必须围绕这个关键来做。
教师要豁达大度,以真诚的心态对待学生家长,首先,教师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汇报工作,评价学生。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尊重、理解他们,正确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通过平等对话,求得理解与一致。切忌板起面孔,推卸责任,甚至训斥、责备学生家长,或把家长会变成告状会。这样做,既挫伤了学生家长自尊心,又可能引起学生家长会后把气发泄到学生身上,以致事与愿违。其次,教师要力求成为合格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家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就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辨明事理,求得教育理念的认同。特别是使借故推诿教育责任、认为自己无力教育子女的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此举比单纯由教师提出要求强之百倍。在家长会中,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让老师、家长和学生在共同实践中共同成长。
例如:上学期期末召开的家长会,就是一次极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我以“创建有特色的班集体”为活动主题,并充分让我的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主持活动。活动流程如下:
1.大合唱:手语班歌《阳光总在风雨后》,《生命有价》。
2.家长参观学生的所有学科的笔记本,一分钟日记,小制作及剪纸作品.深入了解孩子在乐贤坊小学学习生活中所取得的进步.
3.家长代表发言。
4.家长与学生互写“心型”优点单。
5.学生对家长说一句心里话。
6.学生代表讲话,舞蹈表演。
7.正副班主任做总结发言。充分肯定学生家长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总结会议收获,衷心感谢学生家长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寄希望于今后多联系和沟通,共同做好培养下一代的工作。
8.主持人倡议:让孩子拉着父母的手,走出教室,走回家,携手走向未来。
会议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生家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下次会议打下良好基础。会后,一个家长告诉我,在家长会她曾有过四次感动的流泪:一次是开会前看见一个男生全力以赴地准备节目,那种自信的神态征服了她;一次是孩子们唱着班歌,欣赏孩子的作业本及美术剪纸作品的时候。一次是女儿手里拿着她所画的《妈妈的漫画》深情地对她说:“妈妈我真的爱你,你的女儿一定更加的努力学习,实现您的心愿!”并把它送到自己手里的时候。一次是当孩子走到父母的身边,拉起父母的手,一起回家的时候。
孩子们用真诚打动了父母,使他们真的走近了,使他们真的沟通了。
总之,通过我的学习与创新,以上家校联系的做法,密切了我和家长的之间的关系,增加了相互的沟通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家校紧密合作,能及时向家长宣传了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采取的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向他们介绍了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和先进经验,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水平,掌握并采用合理的教育手段,和家长一起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等。学校、家庭都能从自己的特点出发,对学生发挥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双方紧密结合,使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一举多得。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