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6-03 17:18:31
历代文化名人,大都有一定的家学渊源。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曾无比自豪地宣称:“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茅盾20岁时初出茅庐,到人才济济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一个清末就是商务编译所任职的高级编译孙毓修,看茅盾在读《困学纪闻》大为惊异,便问:“你喜欢考据之学?”茅盾答道:“谈不上考据之学,我是个‘杂’家而已。”孙更惊异,便问茅盾读过什么书。茅盾说:“涉猎所及有十三经注疏,先秦诸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昭明文选》、《资治通鉴》……”最后,茅盾补充说:“不过,我这些‘杂’学,不尽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孙恍然大悟道:“尊大人是何出身?”茅盾答:“我10岁丧父。”孙又问:“刚才你说家庭教育,想来是祖父?”茅盾答:“不是,是家慈。”孙听后瞠目,喟叹不已。
茅盾虚岁5岁那年,父母就商量给儿子启蒙。当时,茅盾家里设有家塾。茅盾的三个叔父及二叔祖家的几个孩子由茅盾的祖父教授。茅盾祖父教书不认真,有时学生来了,他自己却去会友或打牌,而且教的是《三字经》《千家诗》一类的书,所以茅盾父母想茅盾进家塾,得不到严格训练,养成不良习惯,便决定自己来教儿子。他们挑选了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识》《天文歌略》《地理歌略》为教材,还根据《史鉴节要》用文言编成一节一节的歌诀作为历史读本,由茅盾母亲施教。每当母亲讲述历史故事或中国古典小说时,茅盾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早期的熏陶,对茅盾形象思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学”中的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和母亲开明、通达、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也深深浸润着茅盾幼小的心灵。
茅盾7岁那年,一些受维新运动影响的青年人创办了一所按新式教学方式教学的“立志小学”。母亲便送茅盾进新式学校读书,但那时父亲已经卧床不起,茅盾经常请假照顾父亲。母亲性茅盾落下功课,便让茅盾拿课本来自己教他,使茅盾每月的考试都名列前茅,每周一篇的史论文章经常获奖,使茅盾在立志小学出了名。茅盾10岁那年,父亲病逝,那时,弟弟6岁。茅盾母亲便独自担负起抚育两个儿子的重任。对茅盾小学毕业后升学问题,其母颇费思量,就当时的家境和亲友的愿望,想让茅盾上师范,这样可不花食宿费,还发服装,毕业后即可就业。茅盾母亲觉得这样一来,钱是节省了,但有悖于丈夫遗嘱,因为茅盾父亲曾有遗嘱,让茅盾兄弟俩念工科,学实业,况且这样做也许会限制茅盾将来的发展。于是,茅盾母亲顶着来自家庭的压力,毅然把茅盾送到湖州去念中学,中学毕业后,又让茅盾去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深造,使茅盾受到最好的教育。
据茅盾晚年回忆,茅盾刚工作时,每有译文或文章发表,就像当年让母亲看作文一样,照例寄给母亲过目;茅盾与弟弟的通信都送给母亲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茅盾母亲在儿子成年后也没放松对他们的关心、教育。茅盾母亲自己也是每日读书看报,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她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并善于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其中有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