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秦淮川 2009-04-22 16:43:25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blog)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4月22日《信息时报》)
一向温润如玉的杨先生,这次变得疾言厉色,足以想象积重难返的奥数教育的确让他忍无可忍了。不过,“奥数比黄赌毒更可怕”的表达不无夸张的成分,甚至让读出有“一篙子打倒一船人”的意气之嫌。
其实,奥数不是坏东西,起码在它刚刚出生之际,是值得嘉许的。纵观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奥数教育和奥赛,正如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所称:“我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
那么,这样一个启智的教育模式为何日渐异化,到如今甚至被污名化?其实,咎不在奥数,而是那些异化奥数教育的人员和部门。奥数何辜?奥数教育又何辜?竟然比黄赌毒更可怕,这显然是奥数的不能承受之重。在笔者看来,杨教授之所以不惜使用如此锋利的语言来指称奥数,只不过是通过激烈的表达,来释放和嘲讽对当前变异的奥数教育的不满罢了。
据研究,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按说,奥数的特质决定了它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换言之,非要让那些禀赋一般的孩子终日在奥数里营营,实在是违背人性的折磨,这一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得很直接,“奥数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其实,岂止是孩子,那些孩子的家长,乃至于一些硕士、博士往往在光怪陆离的奥数试题面前,束手无策,备有受挫感。
既然奥数是少数人的游戏,为何一些家长乐此不疲?可怜天下父母亲,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路过关拔寨,进入名校?又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拥有终南捷径,笑傲同侪?揆诸现实,奥数偏偏就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只要在奥数上取得非凡成绩,小升初,初升高,乃至进入名校,都是易如反掌之举。正因为如此,丘成桐呼吁,国内大学应尽快改变招生时让“奥赛”金牌选手免试入学的做法,因为正是这种选拔制度,引发了“奥赛”的“全国性疯狂”。
其实,现实中不乏理智的家长,他们不忍心孩子在乖僻、艰深和怪诞的奥数试题里痛不欲生,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少数人的力量也是扭转不了大的局势的,当大多数家长被绑架到奥数的战车上风驰电掣、欲罢不能,你不追赶、不仿效,你的孩子就被越甩越远;当一些学校把奥数教育当作政绩工程,你不让你的孩子参加,你就是“政治不正确”,是和学校的面子、形象和升学率作对;当这些学校把奥数教育当作敛财工程,你不让你的孩子乖乖交费参加,你就是断了学校的财路,最终的结局是要么被穿小鞋,要么给老师留下口实——你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你不让他(她)参加奥数教育。
说白了,奥数没有原罪,适当的奥数教育也无伤大雅,但是把奥数工具化,把奥数教育急功近利化,就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淖。可以说,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应试教育。当前,应试教育备受舆论抨击,但是它依然生命力旺盛,在炮轰中屹立不倒。中科大前校长朱清时院士称,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而高考则是控制应试教育的那根“魔棒”,其实,控制应试教育的不止是高考,还有小升初、初升高,而真正的操盘手则是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特别当名、利和政绩搅和在一起时,作为应试教育中的怪胎的奥数教育,便积重难返,贻害社会。
教育家杜威有句名言: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这话不止是对教师说的,也是对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说的。别再用狭隘的应试教育折磨孩子了。釜底抽薪,尽快革除应试教育,变异的奥数教育才能消失,奥数才有可能被还原到单纯的境地,奥数教育也有可能去功利化。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