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4-30 16:47:15
美国实行12年制全民义务教育,之后大约有65%左右的适龄青年升入大学学习。虽然是同龄人,但只有20%左右的人能享受到精英教育,其他80%左右的人只能享受大众化教育。
美国的中小学校种类很多,有一般公立学校、磁石公立学校、特许学校、私立学校、家庭学校、企业附属学校等。80%左右的大众化教育是在政府办的学区公立学校、特许学校以及企业附属学校开展;8%左右的素质高的学生进入磁石公立学校;10%左右的经过精心选拔的学生进入私立学校,还有2%左右的学生在家学习。
美国非常重视精英教育,并以法律形式颁布全国执行。美国在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中指出:“为了国家的安全必须选拔我国的大批天才儿童,并努力进行天才教育”。1973年通过《天才教育法》,主张严格筛选,好中选优,精心培养[注1]。
美国中小学的精英教育主要是在磁石学校和私立学校开展的。磁石学校和私立学校是美国最好的中小学校,一般是设备设施一流、师资队伍优良,校长由教育专家担任。这两类学校招生的共同要求是:(一)学业成绩好。只有成绩优秀的前10%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二)学生体艺特长、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合群和社会责任感等。(三)教师、辅导员或校长的推荐。(四)学生自己的推荐等。学校全面考虑,从成绩优异、特长明显、合群、社会责任感强的学生中择优录取;而不是分分计较、唯分数至上。这两类学校的课程开设包括主干课程、选择性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等,学生除了学习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等社区公立学校共有的学术课程外,还可以学习特殊专长学科,如音乐、戏剧、计算机、科学及视觉艺术等。高中必修课的课程重视基础、重视开拓视野,如英语科细分为①基础写作②文学③诗歌④戏剧⑤修辞逻辑⑥新闻学等。这两类学校都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多的二十几人少的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个人。教学民主自由,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常常把很多时间留给学生发表意见,启发学生提出各种设想,学生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谈话并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有一些课甚至完全以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被计入这门课的分数,而且占有相当的比重。课后写作的小作文,客观标准只看一条,那就是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教室里课桌有的摆成行列式,也有的摆成圆形或半圆形,有的甚至是师生一起席地而坐,非常自由,构建一种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情景,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美国有5000多所大学,其中2600多所社区专业学院,主要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2800多所本科大学和研究生院,主要培养研究人才和精英。美国一流大学多为私立学校,它们办学目标明确,课程开设重视基础,重视开阔视野。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学生的教育所设定的目标是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完善自身,以成就以后的辉煌事业。哥大通过推行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通才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识渊博、举止高雅的人才。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杂志》调查,美国最受欢迎的高中绝大多数是私立学校和磁石学校。大学更是私立学校独占鳌头。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和美国的八所常春藤盟校全是私立大学。美国许多政坛领袖、科学巨匠和商界大亨都上过私立中小学校。私立大学培养的精英人才更是数不胜数。到2008年为止,仅哥伦比亚大学[注2]的毕业生已有2名美国总统、8名最高法院大法官、10名纽约州州长、14名纽约市市长、8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名人胡适、马寅初、宋子文等都是该校校友。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大众化教育成效也是显著的。全国已经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部分经济较好的省市也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大学的毛入学率也达到了22%[注3],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是我国的精英教育远远不如美国,中小学是这样,大学也是这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如果我们不搞精英教育,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哪里培养?是不是让我们未来的政治、科技、商业精英们都到美国去读书呢?所以我们也要搞精英教育。
曾几何时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但在一次又一次奥运会上中华健儿争金夺银,特别是在2008北京奥运上金牌总数世界第一,“东亚病夫”的帽子还用摘么?然而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中国公民连一个诺贝尔奖也拿不到呢?是中国公民智商不行吗?不是!是中国公民能力不行吗?也不是!是中国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培养诺贝尔奖的好学校、好老师、好教材、好教法和好的评价机制。所以为了培养精英,我们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要建设一批的好学校,要在全国范围内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在所有的省市县都要办好重点中学、重点小学。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抓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注4]所以各级各类重点学校不能在“教育均衡”的名义下消失。所有的重点学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把守严格的入学关口,始终保持优秀的生源质量;都要把精英培养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都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声望。第二,我们要培养和选拔一大批能够承担精英教育任务的好教师。这些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民主的教法,尤其要具备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成长,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凡是搞“师道尊严”、“一言堂”、“满堂灌”、“目中无人”(学生)的老师不能承担精英教育的工作,以免天才被他们扼杀了。第三,要有好的教材和课程。教材决定人才。精英教育要从好的课程设置开始。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甚至大学忽略个性发展的现象十分突出,所有学科都一样重要,每门学科都要作业,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上课做作业,成了听课和做题的机器;没有玩乐的时间,没有看课外书的时间;没有自由选择的时间,也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所以课程要精简,要做到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统一的课程少一些,灵活的课程多一些,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天赋得到发展。第四,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学要民主要平等要和谐。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利于天才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注5]之所以可以问鼎诺贝尔物理奖,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物理有极大的兴趣。他高中毕业时,他的父亲本不赞成他选择物理学,认为善于绘画的儿子去学建筑学,因为物理学界高手太多不易出成就,而且做实验是枯燥无味的。但朱棣文却对物理情有独钟,学问做得津津有味,最后父亲尊重了他的选择,他成了诺贝尔奖得主。第五,要有好的教育评价机制,而不是“唯高考”论。现在中学办得好不好就看高考,大学能不能上就看分数。高考考什么学生学什么,天才变成庸才。去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才女蒋方舟[注6],举国上下议论纷纷,唯恐清华大学的老师们办事不公。这种一考定终身、一分定上下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它会扼杀很多的天才。我们要真正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全面评价的办法。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目前一些学校对自主招生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例如有些学科成绩用等级来呈现,特别把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作为招生的重要依据,这与分数至上、分分计较相比,显然是一大进步。第六,还要鼓励办学主体多元化,而不是公办学校“一枝独秀”。国家要积极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让有条件的家庭自由选择学校读书,形成办学广阔的多元格局和教育市场的自由竞争,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和市场的不同需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认为“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鼓励私人企业创办教育,调动各种教育主体共同办教育,这是对的。教育主体多元化可以促进教育发展,也是教育兴国很重要的战略之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要为我们中国的精英教育鼓与呼,为科技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注释:
[1]参见吴文侃、杨汉青主编《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2]本段数据及有关内容参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网站信息。
[3]2007年10月15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信息,中国高等学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
[4]参见《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37页。
[5]参见《华裔朱棣文将被提名美国能源部长》,《广州日报》2008年12月12日,A19版。
[6]参见清华大学网站招生信息。
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项目成果汇编》,第1.2期。
2、教育部师范司组编《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1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
3、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5月第1版,2008年4月第4次印刷。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