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4-16 14:00:56
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了近三十年,然而,究竟什么是素质和素质教育,迄今为止我国教育界对此问题在很多方面远未达成共识,您如何看待素质这个概念?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其特征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三是促进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素质教育就是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不是把所有不同素质基础和个性潜能的学生都赶到中、高考的一座独木桥上去拼文化分数,改变分数这种现象,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素质教育真正切实推进,需要在教育评价制度如高考制度改革上寻找突破口,带动整个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乃至社会人事制度改革,进而带动社会观念的转变。所以我国要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偏重于“一把尺”、“一刀切”、“一锅煮”,从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诉求,不能把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都往应试教育一条道上赶,那样只能是“素质教育使劲喊,应试教育扎实抓”。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中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学,54.7%的中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读博士,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进班上前15名。这些不同诉求的家长也不能把各自的学生往应试教育一条路上赶,面对现行社会用人制度和就业压力。如果社会用人标准是“唯高学历”,就逼得学校和家长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升学考试上。由此逻辑,以冬季长跑来说,本来是对学生很好的素质教育的举措,为何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能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同的抵触情绪?阻力在哪里?我们说,素质教育举措的出发点都相当好,但就怕碰上“素质无用论”——其实最大的阻力往往也来自于此。自长跑开始后,一些学校的老师能收到一大把不让学生参加长跑的家长假条,“不如让孩子抽出时间多做点题”,不就是很自然的现象吗?如果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让“素质”在影响学生的多个环节“有用”且“有大用”才行。这就需要从社会意识、教育理念、用人制度等多方面多管齐下、搞综合治理。否则的话,岂止长跑“跑不动”而已。“素质”是必须在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逐步体现出来的东西,不是一次升学考试、一次招聘面试就能“试”出来的东西。然而现如今,一次升学、一次招聘对一个学生的人生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升学、招聘中品德、知识、能力这些元素都已经无形的贯通在其中了。
从理论上讲,素质既然是人的基本品质,那么它就包含了品德、知识、能力这些元素。从中央的文件讲,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说这个素质教育中不包含品德、知识、能力教育。我们要谈一个人素质的高与低,如果把品德、知识、能力抛到一边,再谈素质,这个素质就是空洞的。所以我们谈素质教育就是承认素质包含了品德、知识、能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不是知识决定命运,而是素质决定命运。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