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4-22 10:26:51
初中教育何以成了“细腰”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瓶颈’,小学是‘铁脚’,高中是‘铜头’,初中是‘豆腐腰’。”
“没有小学灵动,没有高中厚重,初中没有自己的特色。”
“小学新,高中深,初中什么也没有。”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初中教育似乎成了人们指责的对象。一些与会代表形象地比喻,似乎在印证人们对初中教育的不良印象。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瓶颈’,是很多教育界业内人士的看法。在2007年上半年的全市义务教育调研中,我们发现,初中教育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市教育局副局长董建忧虑地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课程不能开齐开足、学生在校时间过长、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现象较为普遍,‘教育为民热线’、‘市长信箱’反映的办学行为不规范的学校,绝大部分是初中。”
某校校长认为,初中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接小学,上承高中。与小学相比,初中一方面同样承载着义务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是整个义务教育的收尾阶段,需要面对中考与升学的竞争压力;与高中相比,虽然同样有考试压力,但初中的招生以对口直升为主,生源参差不齐,教育难度相对较高。教育专家表示,与小学相比,初中学业负担重,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严重;与高中相比,初中硬件缺乏,师资流失情况令人担忧。这些问题反映了初中教育的先天劣势与困难处境。
“初中既要承上又要启下,但很多时候,教育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小学、初中、高中之间的人为割裂,也是导致初中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大家都认为小学比较活泼、有声有色,而对初中一片质疑,我认为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其原因之一。”一位与会的初中校长表示,到目前为止,小学储存了一批好的教师,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而部分优秀的初中教师被调到高中任教。同时,初中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这些都制约了初中教育的发展。
初中的现状当然与受教育者初中生脱离不了干系。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各种青春期综合症为初中教育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初中生处于人格的半独立期,心理“断乳”期,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但在很多问题或者价值观取向上又不具备成熟的判断能力,在行为方式上不能做到完全自律,在各种活动上不能完全自我组织。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与不稳定性导致了初中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同时,初中教育一般为3年,在学制上较为紧张,初中课程开始学科化、抽象化,容易造成小升初学生的不适应。而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初中教育的难度。
“‘腰细’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增加它的承载力”
对初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受到的指责,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表示:“初中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非营利的服务,是政府教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办好初中教育,就要准确把握教育内涵发展的特性,把发展重心导向教育的神经末梢——教师和学生。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在初中阶段十分突出,差异是需要正视的问题,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初中学生应该接受合适的、多样化的教育,积累丰富的学习经历。”
“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成果的展示,办好初中教育尤为重要。”市某中学校长史宪中形象地说,“说初中‘腰细’并不可怕,有时‘细腰’也代表一种美,关键在于如何增加它的承载力。”
某名校校长表示,初中教育是面对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各个学校都在抓学习,但关键是如何去抓。是靠加班加点,还是靠提高课堂效率、“低负高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要提高初中教育这个“细腰”的承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初中教育必须走“轻负担、高效率”的内涵发展之路。
“较长时期以来,初中教育承受了较大的办学压力,戴着应试教育的镣铐,跳着素质教育的舞蹈,初中教育确实有些尴尬。”专家表示,尽管初中问题是复杂而普遍的,但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已经涌现出一些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区域和学校。例如,市学校托管机制、学校集团化机制以及一些区域的学校联盟机制,为改造薄弱初中,实现教育高位均衡作了很有价值的探索。而以一些中学等为代表的许多初中改革典型不断出现,为初中学校变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不少的经验和启示。
“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告诉我们,问题点就是创新点。初中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从另一角度上可以理解为初中潜藏着更多的创新空间。”专家的辩证思考,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要“剑走正锋”,初中教育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
“初中教育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须要‘剑走正锋’,要坚定素质教育的方向。”市教育局副局长说,教育行政部门最好能为初中的发展考虑,千万不要按照地区行政一把手的单向思维、政绩工程的思维来指挥区域的教育发展。
“初中教育是单纯教育工作还是区域社会工作?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坐而论道’还是‘起而行之’?是囿于初中自身研究初中教育,还是统筹研究教育体系?区域初中教育如何从基本均衡发展走向高位均衡发展?”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局长钱江关于初中教育的几点反思,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同。
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认为,初中教育要全面提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既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进一步完善,也包括教育科研部门、教育研究部门为初中提供更好的服务。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局长丁伯荣也表示,办好初中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政府行为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主要的就是教育内部、外部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当教师都不择校的时候,学生也就不会择校了。”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级调研员认为,只有均衡发展才能给初中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而教育均衡最重要的是师资均衡。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的评价上比较片面,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很多县从小学开始就全县统考,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考试是一个教学环节,是用来检测实际教学效果的,而不是简单用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学校不是为了考试而创办的,学校要回到原有的教育任务上,不要把学校变成培训机构。”
为了给初中学校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给他们“卸载”压力,各地纷纷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某区创建了“区域大教育”合作机制,推进“学校理事会”制度建设,构筑“基础教育一体化”办学体制,实施“素质内涵式”引领机制,努力营造区域初中教育和谐生态,为区域初中教育发展提供多元支撑,全面提升区域初中教育的办学水平。某市为了促进初中学校的内涵发展,用“达标创特”提升初中学校发展品质,用“校长俱乐部”提升初中校长的教育思想,用“区域教育共同体”提升初中教师的核心发展力,用“阶梯阅读”提升初中学生的阅读质量,用“学科导航”提升初中课堂的有效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表示,初中教育要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需要公共政策的创新,要创设能够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环境,形成合理有效的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在政策制定层面,要想方设法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在评价上,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学校评价的权利,引导学校形成自主的评价体系。在拥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的同时,学校也要有自己的校本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并建立有效的教师校本发展机制。
初中教育要内涵发展,校长必须要有所作为
“在相同的政策背景、生态环境和办学条件下,为什么有的学校办得很好,而有些学校却办得不理想?”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晓林表示,初中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在于校长。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加大,很多初中学校在经费上“不差钱”,而且可以预见初中教育的整体环境将越来越好。在这种情况下,要办好初中,提升初中教育质量,校长责无旁贷,必须要有所作为。
“一些中学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这些典型经验的推广又存在现实的难度,其他学校很难做到,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思想、有精神、有毅力的校长。”丁伯荣也认为,校长是办好初中教育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校长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公共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和执行人,校长要增强教育公共服务的执行人意识,包括公共意识、法人意识、效益意识和教育意识。”尹后庆认为,要办好初中教育,必须提高初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打破教学有效性的瓶颈,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而要做到这些,校长需建立专业权威,加强对学校课程与教学计划的领导,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而实践也证明,要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校长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
市某中学是一所在办学规模、历史、性质、设施、城乡地域特征、师资生源等方面堪称“典型”的普通公办初中,曾经遭遇了初中教育中的大多数问题。近10年来,在校长邱华国的带领下,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尽学校改革所能,努力化解各种矛盾,以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为基础,创新愿景协同机制、教师学习机制、组织机制、课程机制和合育机制,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激发了学校的活力。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也是校长必须关注的焦点,校长的焦灼与痛痒都源于此。”市某实验中学校长王俊认为,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原点,在变革“课堂”的同时,变革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促进师生的协同发展。“课堂生活是校长履行使命和推动学校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是校长个体成功与师生群体进步相协调的最佳生长点,是学术与行政、应试与素质等诸多问题的核心,也是提高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经脉所在。”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某校校长带领教师深入课堂、研究课堂,走出了一条“低负高效”的内涵发展之路。
可见,要全面提升初中教育质量,促进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广大初中校长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只有这样,初中教育才能真正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