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匿名 2009-04-16 18:41:16
今年广州中招录取政策做了一项重大变动,对于原先可自行安排提前批招生比例的区属示范性高中,要求只能将计划的25%放在提前批招生。
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学校有两种:一种是计划只能在提前批的省属和市属示范性高中,包括华附、省实,二中、六中、执信、广雅、六中、协和;一种是区里只有一所示范性高中的学校,包括萝岗的玉岩、黄埔的八十六等学校,提前批招生比例缩小,对于他们来说,将会吸引到更多优质生源报考。而忧愁的则是一个区里有好几所示范性高中,如越秀区,就有七中、三中、培正、十六中、育才等6所中学;只把25%的比例放到提前批,无疑将流失掉大批优质生源。
于是,各种招揽优质生源的“奇招”相继出现:有学校提前行动,与初中成绩优异的考生签订“直升协议”;接着又传出有几个区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正联合取消今年“模考”。如果没有“模考”,考生的成绩和层次就很模糊,考生在报考时将会保守,也就不敢轻易报考本区以外的示范性高中,可有效锁定住本区的优质生源。
对此,笔者认为,之所以不断上有招数,下有拆招术,根本原因不在于优质生源的多少,而在于对示范性高中和各级教育主观部门考核的标准。据了解,目前省级教育主观部门对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考核中,高考升学率及状元情况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因素。以此类推,市级对区级,区级对学校是一样。说到底,年年炒得沸沸扬扬的教育公平与优质生源,都离不开“高考”的升学率。
对于教育公平与此次招生比例的调整,广州市第五中学校长骆志伟指出:比例逐步缩小,是为了实现区属示范性高中招生向只在本区招生过渡,对以后各个区的教育考核逐渐实现公平。而对此意图,也有校长提出不同看法,越秀区一位不愿提及姓名的校长指出,对于区和学校的教育考核,本来就不应以高考和中考的升学率作为考核标准。实现教育公平考核,应考核各个区和学校的教学管理,即“加工”能力,这才能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