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3-19 15:18:43
家长们说:“为了能上好学校,孩子的课程安排得非常满,根本没时间锻炼身体。我们也知道,评选上三好学生,就在升学中占据优势,小升初拥有了推优资格等。学习与锻炼宛如鱼与熊掌,怎样才能兼得呢?”
校长观点
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家长最大幸福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求的标准太高了。”史家分校小学校长藤亚杰感慨地说,“家长们的眼光真的应该放远一点,对人才的观念应该有个清醒客观地认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当然也是学校、孩子的幸福。”
北京市教委的调查显示,由于当前家长过度担忧孩子到楼下或者户外活动的安全、过度追求所谓的学习成绩优秀等原因,使得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堪忧。藤亚杰指出:“孩子的体质上不来,身体状况再这么差下去,他们将来能干什么?”
“学校严格执行有关部门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同时还开设了10多门体育校本选修课程,比如跳绳、乒乓球、推铁环、踢毽、抖空竹、篮球等。”藤亚杰校长说,“让学生通过练习不同的体育项目让他们喜欢上体育,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锻炼与学习一点都不冲突,因为合适的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机能有激活作用,学习效率反而会更高。”
高考状元经验
良好的体育锻炼
帮助他们赢得了高考
就体育锻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记者有意识地采访过北京市多届高考状元。他们都表示,良好的体育锻炼让他们度过了最艰苦的高三备考,同时也帮助他们赢得了高考。
状元们说,一定要保证每天至少2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避免过度操心和疲劳。状元们还说,进行体育锻炼还能排解忧虑,因为体育锻炼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使人兴奋,走出消沉,感受幸福,感受快乐!
专项调查
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能提高学习成绩
本市日前完成的《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报告显示,实验模式的实施,从时间上减少了学习时间,增加了体育锻炼时间和内容,但从学习质量看,不但没有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反而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语文平均分从实验前的82提高到85,数学从88提高到94。据悉,这个实验力求通过每天40分钟的间操课和30分钟的课外文体活动,研究、探索出让学生逐步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种艺术才能的“2+1”项目的活动模式。
专家建议
不要把孩子都塑造成同样优秀的人
如何解决学习成绩与体育锻炼时间的冲突?教育专家们表示,家长首先要转变“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观念,必须为孩子长远的幸福、成才考虑,不要为了追求“三好生”而把体育锻炼变成一种负担,不要因为评三好而去锻炼,牺牲了健康、牺牲了快乐的家庭教育模式要不得。
这种家教观念不转变,家长和孩子会越活越累。我们对孩子的定位是什么?一个普通人,一个具有各种良好品德的劳动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然地发展,而不是都要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个人改变一点,压力就会减轻许多。
教育专家们特别提醒家长,目的决定行动,家长对未来竞争过于恐慌的预测,导致现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追求,从而使得孩子们的童年时时处在高度激烈的竞争状态中,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必须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我们无法把孩子都塑造成同样优秀的人。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孩子良好的心态。
“每周至少有大半天时间,不要给孩子安排文化课学习。”藤亚杰校长建议,让孩子在这个时间段里痛痛快快地玩耍,或者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比如郊游、游戏、帮家长做家务,甚至和家长聊天,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才是孩子、家长和社会的最大幸福。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