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3-31 09:48:09
今年已经六年级的儿子的“小升初”问题是他的一块心病。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2009年起取消。这一消息让家住城郊的崔先生兴奋了好几日。城里初中学校大多集中在老城区。“如果能让孩子在其中的一所就读初中的话,那么一方面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另一方面自己也就不用天天跑那么远了!”崔先生心里琢磨着。
随后,他就开始托亲戚问朋友,多方打听。当他听说有一家培训学校与他所相中的那所名初中有“关系”时,他立刻给孩子报了名,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一切都在崔先生的计划中顺利地进行着。转眼孩子上六年级了,眼看着离升初中的日子越来越近,“没想到这个时候来了这么一出!”崔先生无奈地说。取消借读费的消息让他的计划再次充满了变数。“如果到时不能过这边来上学,我这心思可就白费了!”
当原来的“游戏规则”被突然打破后,许多家长都像崔先生一样,有点无所适从。
择校的“遮羞布”
从事教育工作十余年的赵老师对记者说,借读费本来是指对在城市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额外收取的费用,“但后来在禁收择校费以后,借读费就成了择校费的‘遮羞布’,有了这个名目,择校就变得堂而皇之。”
借读费进入政府文件是在2004年。教育部门规定:“对于自行跨学区到其他学校借读的学生,可收取一定的借读费。”在随后“一费制”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必须坚持就近入学原则,对于自行跨学区到其他学校借读的学生,可收取一定的借读费。同时规定,借读生的数量要严格控制,不得超过当年计划内实际招生人数的20%。借读费由此而名正言顺!
“收取借读费固然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但在那个时候,它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弥补了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一些好学校进入了“良性循环”:学校越好,借读费收得越多,学校投入就越充足,条件也就越来越好,慕名而来的也就越来越多……但,这种发展显然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许多家长不禁发问:教育是公共资源,为什么有钱就能上好学校,而没钱就只能上普通学校。于是争论不止,诟病连连!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初中校长告诉记者,以前所招的借读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关系生”,这些学生大多成绩不佳,但却想到好学校就读。他同时坦承:借读费是学校一笔不菲的收入。容易滋生腐败,造成城乡、区域、校际发展的不均衡,增加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因借读费而来的种种弊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消亡的结局。
想说取消不容易!
取消借读费,本是利民的大好事,但令政策制定者始料未及的是,借读费的取消却引发一串串新的问题。在今年的新学期工作会上,教育负责人坦言,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将面临一些挑战。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对于许多学校,尤其是好学校来说,借读费已经成了他们学校收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直接关系着学校能否正常运转。这下一取,许多学校都面临着连正常的教学运转都难以为续的尴尬局面!”但许多人并不看好——“借读费是相当大的一块收入,由政府完全给你埋单,是不现实的。因此许多名校都将面临学校经费压缩、教师福利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学校、老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尴尬的同时,家长也是相当的困惑!离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只剩下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这学怎么个上法儿,成了许多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取消了借读费后,还能不能借读?怎么借读?学校是否会因为不能收费而拒收借读生?以前多交的借读费用能不能退还?……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学生家长感到越来越茫然,越来越忧虑。
教育部门对此的回应是:取消了借读费,但并没有取消借读!原因很简单,借读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回应仅此一句,直到目前,实施细则还是没有现身。这更加深了家长的茫然与忧虑。“怎么感觉着越来越乱了!”一位家长抱怨说。
然而许多家长,包括业内人士都已经开始在担忧:借读费取消以后,是否会有更多家长通过搭户、假户等方式“曲线择校”?是否会产生更多的“关系生”、“条子生”,从而导致新的“腐败”?一位校长表示,今秋开学前,名校的“对口划片”肯定面临考验!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