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3-30 10:35:23
“父母有钱有关系,就可上重点小学或是中学,上好学校与家庭背景联系越来越紧密了。”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要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要逐步淡化重点学校直至取消重点学校。
当前部分地方尽管取消了名义上的“重点学校”,但是重点学校实际依然存在。由于这些重点学校教学质量与升学率高,导致不少家长花费巨资谋求送子女进去入读,加重了部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导致小学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在这部分学生与家长身上得不到体现。另外,如朱清时所说的“父母有钱有关系,就可上重点小学或是中学,上好学校与家庭背景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不公现象。由于谋求入学者众多,一些重点学校要求“加塞”的学生家长缴纳不菲甚至是天文数字的“赞助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校与人群“一切向钱看”的风气,诱发与加大了社会道德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学生可以进重点学校,另部分学生只能进普通学校,导致中小学生接受不同教学质量的教育,破坏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中小学生接受教学质量不同的教育,造成中小学生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参与升学与社会竞争,难免甚至必定会对社会公平的实现起到阻碍作用。教育公平要求未成年人无论家庭经济状况与背景如何都能接受大致同等的教育,以能在公民平等接受教育基础上促进社会公平实现,而将学校事实上分为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做法,无疑会导致与此要求相背离的教育不公与社会不公现象出现。
正如朱清时所指出的,一些地方所以会出现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区分,与一些地方与官员的政绩思维有关。一些地方官员以本地有多少所重点学校、这些重点学校有多高的升学率与录取率为荣耀,于是为了满足这种片面追求政绩的心理,将大部分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到某些学校,教育资金投入也向这些学校倾斜,从而加剧了“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并因此而导致中小学生不能接受到同等教学质量的教育,损害与破坏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实现。
要促进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公平实现,就必需打破一些地方将优质教学资源与资金投入向部分学校集中与倾斜的做法,在各中小学校之间均衡优质教学资源与资金投入分配,让各校拥有与获得大致同等的教育资源与资金投入,这样一来就可瓦解当前的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区分现象,所有的孩子就能接受到质量与水平大致相同的教育,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也就能因此而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实现。这就不但需要一些地方与官员破除政绩思维,强化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意识,更需要通过立法与强力监管及问责来推进均衡教育资源分配工作,真正将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