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3-20 18:07:28
广东实验中学多媒体教室
广东实验中学的前身始于1888年设立的广东格致学堂,后改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附中、附小(1910年)。1952年由岭南大学附中、中山大学附中、华南联合大学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合并成为华南师院附中。1960年华南师院附中(广州)先后易名为广东实验学校、广州市六十中等,1987年定名为广东实验中学。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创办广东大学(后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校决定将该年定为建校元年。附中学生经常出现在广州学生运动的前列,成为运动的中坚力量。1925年五卅运动后,中共旅欧总支成员熊锐回国,出任广东大学教授兼附中主任,在青少年中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影响深远。“新学生社”首先在校内建立支部小组,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继而成立了共青团支部。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附中团支书袁德韵及学生李福润、陈国瑞、胡炳基等被囚于南石头监狱,熊锐惨遭杀害,共青团员何鸿柱英勇牺牲。
1931年“九.一八”后,附中学生组织抗日宣传队,走上街头,和愤怒的群众一道查焚永汉路的日货时,遭警察当局镇压,酿成震动全国的“双十惨案”。1935年在北平“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广州学生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爱国斗争,附中学生四次汇入示威洪流。
1936年秋,中共广州地方组织恢复活动,附中共有学生30余人加入党的地下组织,成立了党的支部。并编辑出版了不定期刊物《游击队》。“中大附中青年抗日先锋队”成立于1937年12月26日,是全省成立最早的抗先队基层组织。
1942年秋,附中复办于坪石镇。1944年夏秋,日寇侵犯坪石,大学部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同学200余人,分批前往东江,参加抗日人民武装东江纵队。其中有附中学生12名。陆兴焰老师及褚兆北同学则在坪石撤退中遭日寇杀害。
广东实验中学学生电视台
抗日战争胜利,附中回迁广州后,附中学生积极参加了1946年的“一.三0”爱国民主示威游行;1947年的“一.七”反对美军暴行的示威游行及“五.三十一”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游行,附中同学一直出现在广州中学生队伍的最前列。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附中共有进步学生30余人参军参战,地下学联成员发展至39人,约占学生人数的8%。
自1924年建校至1949年不完全的统计,附中师生共有16人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光荣牺牲,他们是:1925年至1927年任附中主任的著名共产党人熊锐,共青团员何鸿柱;1934年8月牺牲的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的六烈士中的温盛刚、凌伯、赖仿、郑挺秀、谭国标;1934年牺牲于新疆的林基路;1941年10月在东莞县绒旗墩被反动派逮捕而牺牲的陈柏昌;1944年7月26日牺牲于番禺植地庄战斗的卫国、黎腾;1945年9月牺牲于始兴的洪佩兰(女),1948年9月牺牲于广宁战斗的陈文宗;1949年7月牺牲于东莞县经口村的关汉芝;1949年7月牺牲于广州市郊九佛的崔佳权。附中职员黄凡元1946年参军后,不久即在西江地区怀集战斗中英勇牺牲,48届学生邓荔(地下学联成员)1950年参加中山县支前工作时因公殉职,被追认为烈士。他们的英名将永远记载在附中的校史上。
中共广东地方组织中的一些著名政治活动家和青年运动领导人,都曾在附中度过他们的青年时代,如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现龄106岁的谭天度同志,东江纵队参谋长周伯明以及省市的青运领导人吴华等。历史上的附中校园,也见证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1925年8月,毛泽东曾到附中演讲《工农政策》;大操场上聚集过参加“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游行队伍;解放战争时期,还成为广州历次学生运动的集结所。热爱祖国,关心政治,钻研科学,追求真理,成为附中的传统。广东实验中学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风尚的学校。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