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3-17 11:45:28
孩子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我也在09年春节前后稀里糊涂中被卷进了小升初的大潮中,很多朋友都告诉我动手晚了。由于涉及到孩子的未来,我没敢马虎,就多花了些时间了解一些情况,没想到还真的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我对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些思考,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关于精英教育与义务教育
社会的发展靠什么样的人才?我想应该是有普遍的高素质的公民,还有少量的社会精英,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还是少数的精英人才。国家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目的是普遍提高国民受教育的水平,做到多出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作为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理应全面的贯彻落实。但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缺少了精英我们不可想象,我们中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如果不承认孩子的差异性,在贯彻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同时,放弃精英教育我觉得是教育理念的一种误解,将会对我们国家出好人才方面起到相反的作用。
我们必须承认,孩子的天资是有差异的,能够成为精英的肯定是少数,在做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做好精英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考虑的。当然面对每个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子女成才的心理,我们理解,但如何理性的看待,科学的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恰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去引导的。
从学校的方面来讲,如果一所学校培养的都是普通人才,不能够培养出精英人才,这所学校不可能很有名,学校的知名度和名誉度也不可能很高。想想知名的国外大学,再想想国内的清华和北大、北京的重点中小学,哪所学校不是因为培养出了精英人才才受到社会热捧的。因此,作为一所学校,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长观、升学观,与家长一道,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将最合适的教育资源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真正健康成长。
作为社会民办学校,要想在公办学校生源都面临不足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要重视精英教育和特长教育。试想,如果一所学校对孩子非常的了解,能够对孩子进行综合的科学测评,依据孩子的智力水平、爱好和兴趣、性格特点与家长一道共同为孩子设计成长之路,肯定会受到家长的好评,很快在社会上出名,同时也可以减少家长们的盲目性,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教育主管部门,遇到择校等问题一味的压制实际上是在不承认孩子的差异性,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除了有政策制定、合理引导的职能外,我觉得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解决:第一,选拨优秀的孩子特殊培养,采用实验班等方式,让智利超群的孩子有机会接受精英教育;第二,让民办学校办出特色,成为特长孩子,优秀孩子成长的途径。
二、小升初学校和家长应该做什么
该小升初了,我几次去问学校,想得到班主任、小学部领导关于我家孩子小升初的一些建议,但都被告知学校不管,由学生家长自己去折腾。无奈之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到处打听小升初的消息,往年的政策还有今年各校的活动进展情况,搞得很多家长提小升初就头疼,劳神费力浪费金钱,没法安心的工作。孩子也由家长带着盲目的去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占住很多的坑,疲惫不堪。
仔细想想,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孩子六年来一直在住校,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全班孩子的学籍情况、户籍情况、兴趣特长、学习生活情况等老师们比家长更了解,尤其是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老师了解的更全面。面对涉及孩子将来的重要选择关头,老师们是不是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家长坐下来科学理性的进行分析,结合孩子的智力水平、学习情况、特长、小升初的政策等共同制定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路,推荐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就读,引导家长和孩子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成才观。现在企业都强调要给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我们老师和家长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因材施教,给孩子一个适合的发展方向,减少盲目的参加培训班,盲目的择校。
教育管理部门不允许择校,我想政策的初衷是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但绝不是反对因材施教,绝不是反对给孩子适合的发展之路,也绝不是放弃精英教育。社会上的实验班、课改班、特长班我想就是满足孩子这种需求的。我们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表面上在严格落实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但实际上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反倒致使很多的学生盲目参加辅导班增加了负担。作为家长我们都能够知道现实的情况,我们的老师们应该更清楚,却反而在装糊涂,没有充分发挥教学工作者应起的教育引导的作用。
三、关于孩子对学校的感情
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我问过他们班的很多同学,对学校感觉如何,绝大多说同学都觉得很一般,丝毫没有感觉将要毕业对学校恋恋不舍的情怀。这个问题有些严重,老师费了很多的精力在学生身上,领导们也一直在学生周围,家长更是对学校寄予厚望,为什么结果是这样的呢。难道我们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都不知道感恩吗。我不这么认为,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教育体制的悲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悲哀。
学校的管理往往是从家长、 从老师的角度给学生提出了很多的很严格的要求,拿成人以为正确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或者自己都认为不合适只是为了便于管理的标准去管理孩子,根本不允许孩子个性的发挥,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例如,有些学校要求孩子的头型都是一致的,还规定了前面、后面、侧面的长度,要求在学校的理发处理发,还公开对外宣传是学校管理的经验。试想,这种管理方式能不让学生反感吗,还让学生怎们去看待大家所崇拜的著名歌手刘欢等知名人士。很多学校不允许孩子吃饭期间说话,学生反问过我,你们家长吃饭期间讲话叫交流,我们说话就叫违反纪律,要扣分的,这公平吗,这种制度合理吗?很多学校要求孩子晚自习不许说话,对于住校的孩子,有些很快就写完了作业,本来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为便于管理,统一要求孩子在教室,孩子反问家长,你们一年300天每天去这样过晚自习试试看,你们老师还要值班呢,为什么我们在课业完成之后就不能有自己的空间呢 .更有老师想到妙招,发动同学检举同学,只要是提供其他同学晚自习讲话、吃饭讲话等立即报告,老师给与家分并对被举报者给与惩罚,老师是便于管理了,但你们是否想过对同学的伤害有多大,同学在私下的反感情绪有多强。我们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了解的太少,与孩子交流的不够,总是自以为在为孩子好,可我们恰恰在剥夺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对学校失望,造成对学校、对老师的淡薄。
四、什么是好的标准
什么是好的标准,家长认为的、老师认为的,还是同学认为的,我们现在在校生大部分会回答是老师认为的。仔细想想,孩子很无奈的,拿一个成人好的标准去要求他,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标准,有些甚至是老师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的,或者是老师自己都不会拿去要求自己孩子的标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老师们不能够只是为了便于自身的管理就
听话是不是就是好?
有个性的孩子是不是就是不好?
便于管理的孩子是不是就是好?
喜欢留长头发的孩子是不是就不好?
喜欢说话的孩子是不是就不好?
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答案是明确的,但我们老师有时候就是不承认,就是不愿意花精力去研究孩子,研究管理办法,而是一味的为了便于自己的管理,一味的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
五、学生选举三好生是否就是实现了公平
每年的三好学生由学生公开竞票产生,表面上看来是公平的、合理的,但仔细分析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其一,学生选举只是依靠自己对于同学的判断,或者是与同学的个人关系好坏,一个小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没有成熟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他们是不合理的,也是老师推卸责任、回避矛盾的表现;其二,好学生的评价结果对学生以后的升学等很重要,标准如何确定,需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等诸多因素,简单的投票很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其三,这种简单的工作方式、稀里糊涂的标准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留下不好的影响,他们会想着去搞关系、拉选票,还会闹出选举中的恶作剧。
所以建议学校应该向企业绩效考核学习,建立一套价值评价系统方法,对孩子综合进行测评,全方位真实的反映孩子的情况,让真正综合素质优秀的孩子成为三好学生,而不是推选出一批听话的孩子。目前小升初推优推出的绝大部分都是听话的女同学,初中觉得不满意,孩子到了重点中学也跟不上,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孩子受到很大的压力,我想是我们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工作简单粗燥的的缘故。
六、评优出现的怪现象
六年级上学期评三好生结果出来后,因为孩子前几年每学期都是三好生,一直以来老师也没有反映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大毛病,所以也就没怎么在意,感觉应该没什么问题。孩子回来告诉我同学们投票选举,他得了第五名,按照今年的情况,只能给四个名额,他可能要落选。因为本次涉及到孩子能否推优的问题,所以我多问了几句,孩子还真说出了一点原委,想想还真有些道理,值得我们深思一下。
第一怪在本学期评优名额减少,原来每学期每班都在6个,这学期改为了4个;
第二怪在评选后不发放证书,原来每次都是当时发证书的,学校说是初评,要第二学期发证书。孩子想不通了,说每学期都评,这学期都结束了,初评之后难道还要与下学期的表现挂钩,一直也没有答复。
第三怪本次评三好男生参评2名,其余是4名女生,投票选出4名。孩子很细心,回来给我算了一笔帐,他们班共有男生20名,女生12名,每人选票上只许投4人。结果所有的男生选票上都选了2名参选男生,剩余的两票给了女生,所有女生选票上都是4名女生。这样算来,参选的男生至多只能得到20张选票,而所有参选的女生至少可以得到女生的12票,男生剩余的票要是平均到女生头上的话,每名女生可以得到20*2/4=10票。如此算来,肯定是女生的票数高于男生,所以两名男生无论多么优秀都会落选。
怎么会出现男生、女生都按照性别选举的问题,值得我们老师们思考,同时一个班级几年来一直是女生在评优,男生极少数能评上,这个问题与前面提到的好的标准一样值得思考。
后来深问,孩子告诉我要是追究他个人的原因的话,可能是自己个性比较活泼,学校或老师好的标准又不允许,所以造成虽然成绩不错,还是不能得到综合认可。而孩子还觉得自己很委屈,觉得不公平,觉得自己在学校太压抑,不能施展个性。
七、义务教育怎么就不能通过考试进行选拔
有团体的地方就有竞争,就会有差异,我们所有的人员明明知道这一道理,却在自欺欺人,采取摇号、派位等方式进行小升初。当然后来采取推优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差异性,但带来的问题家长们为了小升初择校而疲于奔命,家长孩子都受罪,为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赚收入。这件事情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明白,却又在自欺欺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很多家长甚至发出了深沉的呼喊,小升初,还不如统考选拔呢。
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差异,有差异就要通过一些方法去区分,回避考试区分带来的是更大代价私下的区分,是家长之间的较量,对社会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对孩子不但是学习的压力,还是心理的压力,同时还会滋生社会上的腐败现象。
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倒不如承认差异,认同考核,还学生一个公平的环境,还初中一个挑选素质好的孩子的机会。教学主管部门的精力放在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引导,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加强对招生工作地管理。
八、如何让孩子直升本校
多次听孩子回家说,学校动员他们直升本校初中部。后来打听学校打出了减免部分学费,小学老师跟班到初中等方式想留住优秀学生。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抢夺生源确保初中的质量,做法可以理解。但仔细想想,又发人深省。
学校以落实教委不许择校的规定为名,无视社会上风风火火的择校现实,封锁了很多孩子参加各种竞赛的信息,家长们对小升初的常规也是无从了解,增加了优秀孩子进入重点初中的成本,同时学校的教育培训与社会上小升初的不对等,不能帮助优秀孩子进入优秀的中学。我想这是学校为了保证自己学校的小利益,而剥夺孩子上优秀初中权力,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找到更合适的成长环境,不应该为了一己之利而损害孩子的利益。
如果民办学校真想吸引优秀的孩子到本校来学习,就应该区别于普通的公办学校,如果一味的强调义务教育的水平,肯定不能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兴趣。好的教育在于培养出了多少精英人才,在于是否有适合孩子发展的学习环境。所以,民办学校要想留住优秀生源,不妨参考以上的建议,好好为每一个孩子规划未来,每年为上一级重点学校输送尽可能多的人才,好好通过优秀的师资培养更多更好的特长生,办出特色,培养优秀人才。社会和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好学校是不怕找不到好生源的。建议我们的民办学校不要把精力放在一己私利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把教育质量办好上去。
十、如何对孩子进行区分
如何对孩子进行区分呢, 专家们设计一套科学的测试系统是有必要的,但现实中还没有这样地系统。笔者多年来采用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区分,我总是让孩子对自己进行评估,在如下四个问题中选择,并对班级同学进行评估。
1、学习好、不努力
2、学习好、很努力
3、学习不好、很努力
4、学习不好、不努力
经过简单的评估,就可以知道孩子的现状、发展潜力、与同学横向比较的地位等,由此可以对孩子的发展规划做出参考。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