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匿名 2009-02-20 10:06:15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写了多少作文或论文,但说过多少自己想说的话呢?语文课更多的是背诵与写作,因为各种应试不考个性的语言表达,所以语言表达是不需要的。
孔子给弟子们讲课,没有既成的教材,孔子之所以伟大,就好在他手中没有当时教育机构颁发的统一基础教材,如果有了教材,他只有照本宣科,就不会出现万古流传的《论语》了。《论语》也不是孔子的教材,它只是学生们在其逝世后根据记忆整理出来的孔子教学录。孔子没有既定教材,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成为论语的主体,甚至学生的话语、学生的行为也成为不可忽略的经典内容。
《论语》的伟大在“语”,而不在“文”,孔子尽管倡导“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但孔子却是述而不作(文),也就是说孔子一辈子没写过一篇论文或作文。孔子的学生也没有写过,孔子没有布置过“作文”内容,只是他逝世后,弟子们共同写了一本学习备忘录。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经典被神圣化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特别是科举考试之后,论语成为第一经典读本,论语就是儒教的圣经,经学因此成为第一显学,国家学术就成为释经之术,国家教育就成为读经教育,国家公务员官员考试就成为写儒家经典的读后感的比赛,一个民族的文化原创力被萎缩在一位圣贤的语录之中,无法张扬与发挥。最为严重的是,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由孔子时代的对话交流关系,变成了背诵记忆关系,由思想交流与探讨,变成了检验测试背诵是否准确之间的简单关系。背论语背老庄背唐诗宋词一直到背鲁迅,孩子们的记忆力也得跟着增长。
好了,我们看看如今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写了多少作文或论文,但说过多少自己想说的话呢?如果说话,只是教师提问时才被动地回答,但语文课更多的是背诵与写作,因为各种应试不考个性的语言表达,所以语言表达是不需要的。
作文被无限放大,始自传统社会的科举考试,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权力江山会终结,但文章却会千古流传。有人想过没有,中国到底需要多少人来“作文”,或现实生活中,需要怎样的“作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秘书替领导“作文”,媒体替公众“作文”。更多的公众是不需要作文的,只需要填个表,写个计划,或记下日记。而现实生活中,口头表达却是最最需要的,但我们发现,这种最大的需要却被中国几十年的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漠视了,这是怎样的巨大遗憾呢?我们考察一下社会各种随机性的人际冲突,多是语言冲突造成的。简单粗暴的语言是造成中国民间社会各种冲突的最重要导火索之一,而语言的简单粗暴,是因为语言没有受到良好的训练或训导。
现在的高考作文是指挥棒,高考作文似乎要将学生的道德境界、想象力与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囊括于一文之中,这使学生作文变得不堪重负。孩子天天上学,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思考或体验生活,高考时就只有编造作文。
所以,教改应该着力改掉轻语重文的缺陷,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说话,使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对话机会,并将说话表达能力放到重点大学面试环节。因为语言表达不仅仅影响个人将来的生活与发展,更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文素质与精神面貌。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