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2-25 11:48:40
在众多举报者中,一位身处“奥赛”组织机构核心层的读者提供的情况分量最“重”。他告诉记者,有人以非法手段,通过“奥赛”的途径而获得高考加分,绝不是部分家长的猜疑,而是确实发生过并正在发生着的客观事实,可以说“奥赛”的漏洞大得能钻过一头牛。虽然“奥赛”有监考、阅卷、评分、定奖等若干“关卡”,但对于有实验环节的学科来说,在现场试验等过程性环节中做点“手脚”,完全可以不留痕迹,且无案可查,赛后就是内行也难以察觉或抓住把柄。他自己就曾接到过要求对某考生“关照”的招呼,他断然拒绝了,但那人后来又通过别的渠道获得了“关照”,并从“奥赛”中获得了巨大的个人利益。他认为,既然高考是由法律保护的“国家考试”,那么在高校招生中可加20分的“奥赛”,也应该定位为“准国家级考试”,并严格规范这类考试的行为,否则就是对参赛学生和高考考生的不公,并将危及国家的考试制度与人才选拔。某报社报道了“作弊风波”,不仅是对“奥赛”的挽救,更是对高考安全与公平的维护。
“奥赛热”有深层背景
为此,记者对省中学生学科奥赛委办公室主任冯少东进行了专访,他详细介绍了“奥赛”热产生的背景、管理机制与性质、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并明确表示将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冯少东主任介绍说,我省“奥赛”由省科协牵头,各学科(数、理、化、生物、信息)奥赛委员会独立组织管理本学科竞赛。多年来,全省的奥赛工作一直是健康、平稳的,各学科通过竞赛与培训,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而各学科的组织者尤其是有关专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在谈及近年来出现的“奥赛热”时,冯主任分析说,这里既有“保送”、“加分”等现实因素,也有深层的历史背景。首先,从2001年起,教育部对“保送”及高考“加分”范围进行了大面积压缩,而“奥赛”五学科获胜者的“保送”和“加分”指标却得以保留,这使得人们对“奥赛”刮目相看;其次,近年来随着高校大扩招,高考录取率大幅提高,一些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在相互攀比中为获得更高的“美誉度”,就将本校在各类比赛中获得的金(奖)牌总数作为角逐的重点,“奥赛”可名利双收,自然成了各校拼搏的另一“战场”;第三,今年在校的高中学生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竞争自然也就激烈,这在“奥赛”领域也不例外。
“组织者”也有烦恼
面对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对“奥数”作弊现象的举报,冯主任坦言,“奥赛”是由学术部门组织实施的,与行政部门主持的高考有着明显的差别,后者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并有国家机器作后盾,对此“奥赛”则难以企及。各类“奥赛”在初始阶段都是以兴趣活动为特质的,考试卷送达各地时都不用密封。现在的措施与以往相比,已经严得多了。以至于一些从事“奥赛”教育与培训的人士都感觉到,本来是作为一项兴趣爱好的“奥赛”,因为太“隆重”与“紧张”反而失去趣味性了。有的人甚至认为,这都是高考加分“惹的祸”。此话虽偏颇,但有人冲着高考才钻空子也是事实。对此,“奥赛委”除了完善相应的规则与制度外,还从组织纪律方面做了严格要求,所以目前全省范围内没有一个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是由竞赛组织者举办的。与此同时,各学科都有包括仲裁在内的相应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学科的投诉。此外,社会各界人士对“奥赛”组织、选拔、评奖等环节出现的问题,也可拨打省“奥赛委”的举报电话(025-83212026)举报。
“篱笆墙”正在加固
冯主任明确表示,相关学科在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省“奥赛委”肯定是要处理的。南京一中考点丢失省“奥数”试卷一事,“奥赛委”正责成省数学会追查,要求查出结果并予以公布。对今年江苏“奥数”竞赛中,有的学校“奥数”成绩“畸高”,不仅考生成绩普遍远远高于往年,甚至出现了一个学校有几个甚至更多的学生获一等奖的现象,冯主任解释说,据他了解,主要是有关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奥数”培训,也有的是因猜题、押题“碰巧”猜中或押中而获高分。目前,省“奥赛委”已将我省“奥数”竞赛中出现的情况上报国家科技中心和中国数学会,中国数学会将组织有关专家,对今年江苏“奥数”的竞赛情况进行核查与审定。
冯主任对媒体和社会各界关心、监督“奥赛”工作表示感谢,同时表示,明年将从“奥数”入手,加强和改进各学科竞赛的安全防范措施,重点是那些明显存在漏洞的方面。除了媒体批评的监考不严、准考证上没有照片等问题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改进试卷送达、保管、验核及考务工作,完善与改革竞赛、选拔与定奖机制,还“奥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公平竞争”的本来面目。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