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奥数网
广州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广州站 > 小升初 > 教育新闻 > 正文

旧部前小学:扬帆起航

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02-12 10:33:17

  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现在还未意识到,能在不止一个好老师的教导下度过少年时代,是多么幸运啊!

  心灵地图

  南方网讯我曾经为高中英文课本中的一则故事而感动:一个人离校数十年后,回去拜访自己的一位小学老师。昔日的小男孩已长大成人,但年迈的老师在略一迟疑后竟叫出了他的名字,还从橱柜中找出了他的作业本,原来这位老师的橱柜中,整齐地存放一摞摞所教过学生的作业本,数十年的岁月流逝,老师还把那稚嫩的笔迹一一珍藏!

  读大学后的一年,我回仅读过一年就毕业的小学母校拜望一位数学老师,谈起我自己也久未联络的昔日同学,我这位老师竟如数家珍:谁谁升初中考了几分,读哪所中学,后来又考上哪所大学,谁又在哪里工作……有些记不清了,他就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历届学生的名字和近况。那时,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而这次到旧部前小学采访中,在有限的时间里却碰到了更多类似甚至更感人的故事。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刘淑贤老师曾对上世纪60年代一届44名学生建立了一个“户口本”,每名学生一个本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谁的生字是怎样写的,为什么在那几个字上连连出错,如何来纠正;谁的句子是怎么造的,出现病句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的情绪波动有什么规律;分数和理解力的曲线因什么而变化;就连哪个学生发生过什么事(生病、旷课、打架等等)也都一一记载————她以此来探索学生和教学的规律。这一班同学毕业后,老校长何琼菊与刘淑贤还一个个地追踪调查!而像这样对学生进行记录和分析的工作,旧部前小学许多老师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以至于有好多位老教师在数十年根本未见过学生,偶然在电视中看到人已中年的学生,仍然能想起他们的名字。

  天下良师,无论中外,他们连许多细节举动都何其相似。而所有这些行动中,渗透着一份深沉的爱。

  以一般世俗的眼光看来,就在教师队伍之中,小学老师的地位是最易被忽视的。也许是因为小学离学生后来取得成就还有漫长岁月,教师对学生成材的贡献也似乎应由近而远地递减,功劳最大的是大学导师、再中学老师,然后才是小学老师。

  然而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表明,早期及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其实十分重大:童年的经历最难以磨灭,也许因岁月流逝而忘记了,但在潜意识中却仍起到巨大作用。刘淑贤在她四十多年的从教经验中总结出一句话:“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他起步的时候,步子稳不稳,方向对不对,关系到这个人的一生。”

  从旧部前小学毕业、现即将赴加拿大读博士的杜宁对记者说,童年时,能遇到一位良师已是幸运的,而在旧部前小学读书时,遇到的好老师绝不止一个,他们共同营造的那一种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对自己永远都是一种激励。

  寻访之旅

  遐迩闻名,大隐于市

  一德路一带是广州的老街,数百年的风雨已将许多老骑楼吹打得斑斑驳驳。一德路中间有一条短短的劳动路,它原名圣心路,这里有两个遐迩闻名的地方,一是始建于1880年的“石室”,据说是世界上仅次于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堂,那哥特式建筑气势恢宏、典雅洋气;而与石室毗邻的西侧,就是在国内小学教育界享有盛誉的旧部前小学,她也已走过近百年的岁月,如今以颇现代化的面貌隐身于繁闹而又有点破败的老街市之间。

  旧部前小学地方不大,整个校园仅有2600多平方米,一座五层教学楼房像一把半收的风琴环抱着一个略大于篮球场的操场。一位曾来这里参观过的语文老师这样形容它:“这环形的教学大楼像一个环形的海湾,学生就像一艘艘帆船,从这里起航驶向希望的远方。”

  旧部前小学的老校长、著名小教专家刘淑贤告诉记者,这座始建于1983年的教学楼,在当时曾是全国最漂亮的现代化小学。而建成之前,教学楼是一个两层的砖木结构旧楼,师生在上面走动已感觉到震荡,需用几根大木头支撑着来上课,这三级危房时时让她彻夜不眠,于是她反复找区领导、市领导,终于引起了重视,“磨”来了拨款,当时广州市政府的秘书长还曾亲自主持会议组织各相关部门商讨大楼的建设,为一所小学建幢楼房而召开如此规格的会议恐怕在全国也不多见。

  而时至近20年后的今天,记者参观旧部前小学,仍不禁为之别致而人性化的设计而感叹:一楼是个相当大的游泳池,五楼顶上不是普通的隔热层,而是“空中花园”,这里是学生动手种菜种花的基地;楼梯平缓,走廊很宽敞,栏杆十分结实,让孩子们有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所有教室都是斜的,大玻璃窗一面朝东,一面向南,冬暖夏凉,采光通风极好;而楼内还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游艺室、大礼堂、劳作室、电化教学室、家长来宾接待室、内部食堂等,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据介绍,1986年这座现代化的新教学楼落成时,副省长、市领导还亲临剪彩,这事还作为一件大事记载入《广州市年鉴》。

  现任校长陈可俪向记者介绍,这教学楼是由曾设计白天鹅宾馆的设计师设计,但许多功能性的方案都由刘淑贤老校长提出,大楼融合了她的许多心血,这一切都来自于她对学生体贴入微的考虑和深沉的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年全国最漂亮的教学楼落户于旧部前小学,并成为广州当时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是因为这所小学多年的优质教育已在教育界拥有相当高的地位。

  刘淑贤老校长向记者回忆,旧部前小学的前身是明德女子中学附小,学校一直有一个重视对年轻教师培养的好传统。1952年,15岁的她从速成师范毕业分配到这里时,上第一次课讲的《开学了》,备了三天课,但只讲了15分钟便把词“卖”光了,剩下的30分钟张口结舌,学生们一下变成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由于年纪轻、学历浅,她所教的班成了学校有名的“乱班”。

  但就当年她这样的老师,在一次教师大会上得到校长的热情表扬:她为防止班上一名最捣蛋的“猴王”影响他人,把他带在身边睡午睡,又了解到他家境贫寒,便带这苦孩子回家请母亲为他量体裁衣,把“猴王”也感动得哭了。

  而这次表扬成为刘淑贤生命中的大事,使她获得了矢志钻研教育的勇气和动力,在校长和老教师的悉心帮带和指点下,她几年间迅速成长为卓有成绩的教学能手,1960年便光荣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并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小教专家。

  后来刘淑贤担任校领导后,这种老中青结对教研、以老带新重点培养年轻教师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刘老校长说,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长期让有经验的教师教高年级,而旧部前小学是大胆给年轻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刚入开始教师生涯的不久便从一年级教起一直跟踪教到六年级,这样一个循环后,教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都熟悉,对不同年级的课程便都能胜任了。

  据了解,旧部前小学不仅教出一批批优秀学生,还成了骨干教师的摇篮,连年来校内涌现了多名“南粤教坛新秀”,而本市好几位省一级小学的校长也出自该校。

  教改实验,敢为天下先

  在旧部前小学的校门口,挂着“广东省一级学校”等多块铜匾,其中有两块特别引人注目:“中央教科所德育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

  刘淑贤老校长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旧部前小学一直是全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试验基地。例如,上世纪50年代初学苏联的“五年一贯制大循环”试验,率先建立劳动基地;60年代的“集中识字”教学研究;70年代的语文“注音识字基本式”教学和数学“三算结合”(笔算、口算、珠算)教学;80年代“注音识字、提前阅读”;90年代以来运用现代科技的教学研究等等。

  由于长期进行教学实验,又屡获成果,省内乃至全国各地来旧部前小学听课的教师很多。现任某报编辑陈小姐上世纪80年代曾在这里就读,她对记者说,上公开课是旧部前小学的家常便饭,由于老师的教法很灵活,公开课上大家还特别积极,争着举手发言。旧部前的许多老师上课都很生动,比如讲《蔬菜》一课,老师先让学生从家里带一种蔬菜回校,讲到“蔬菜的种类很多”时,大家马上举起了手中的白菜、红萝卜、茄子等等,色彩缤纷;讲到“有的吃叶,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时,由学生自己讲手中的菜吃哪部分,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得十分高涨。很多时候老师讲课还很投入感情,有一次公开课上,讲的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老师一边放着哀乐一边朗颂诗句,读着读着竟泪流满面,堂上的学生们也跟着哭泣了起来,听课的教师也无不为之动容。

  半个多世纪以来,旧部前小学一直扮演着在全国教育改革前沿冲锋陷阵的角色。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旧部前又紧跟科技新浪潮,连续承担国家重点教育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现任校长陈可俪向记者历数了近十多年的课题:“八五”期间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多媒体情景导读”,“九五”期间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十五”期间正在进行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等。现在,学校在硬件上已设置了多媒体演播室、网络教室,所有教室都有网络终端,教学上正在着力培养学生从小开始便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的能力,为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记忆

  杜宁(1995年高考英语科状元,即将赴加拿大某大学攻读博士,1983年—1989年就读旧部前小学)

  旧部前小学的老师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被任命为校大队的文娱委员,想想,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挺小的,但老师就让我负责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工作,开始时他们给我一些指导,但逐渐便放手让我独立去干,那一种“委以重任”的感觉非常深刻。还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二年级时,老师就让我们每天写三句话,把一天耳听到的、眼观察到的、自己口说出的记下来,在话的旁边画个眼睛、耳朵、口表示出来,很简单也很有趣,这对培养我们观察周围、感受生活也有挺好的帮助。

  吴佩钿(旧部前小学退休数学老师)

  我从1960年起到旧部前小学任教,我家住在中大,当年上课挺远的,家旁边的中大附小也多次想调我过去,但我还是舍不得走,因为旧部前这个教师集体非常好,教研气氛浓厚,大家也很敬业。当年我们学校有几位老师都把孩子托在市教工托儿所,而我们总是很晚才下班去接孩子,托儿所的人半开玩笑说,每天剩下的最后几个孩子都不用问了,肯定是旧部前小学老师的。

  郑崇衡(1960年起在旧部前小学执教,已二十多年)

  学校研究气氛很浓,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教师都恪尽职守,即使在全国大乱的“文革”中,学校教室被红卫兵进驻了,教师们便到学生家里上课。当年我就曾经带着60多名学生,抬着黑板,在一名姓崔的同学家的走廊中坚持上了相当长时间的课,直到最后武斗越演越烈,迫不得已才停了下来。

  旧影

  在过去的几十年岁月里,旧部前小学始终坚持教改实验,校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氛。

  校名变迁

  据旧部前小学原校长刘淑贤介绍:旧部前小学最早的前身可追溯到日新学校,但日新学校究竟何时成立却难以考证。上世纪30年代到解放前这里是教会学校明德女子中学附属小学。1951年,明德女小变为公立小学,与广州市第16小学合并,更名惠福区第八小学。上世纪50年代中,广州的城区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学校又改名为中区第四小学,1960年曾改名一德路第一小学,不久后定名为旧部前第一小学。“文革”开始后,在“字字句句穿红线”的极左思潮中,原圣心路改名“劳动路”,学校又改名为劳动一小;1983年,重新把校名改回“旧部前小学”。

  名师简介

  刘淑贤,广东省特级教师。1952年起执教旧部前小学,一直担任教学前沿改革试验,教学成果累累,1980年起任旧部前小学校长,1997年退休。1959年获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1960年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197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198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等一系列荣誉,还是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代表。退休后仍任该校名誉校长,经常回校指导教学工作。

  麦慧儿,广东省特级教师。多年一直从事数学教学改革试验,如“三算结合法”等。

  校友名人

  李兰芳,上世纪50年代毕业,广东省副省长。

  黄长缨,上世纪70年代毕业,美国花旗银行副总裁。

  李华新,上世纪70年代毕业,中国驻沙特大使馆参赞。

  杜宁,1989年毕业,1995年高考英语科状元,近期将赴加拿大攻读博士。

  真情故事

  黄桂芳老师曾在旧部前小学任教数十年,退休后移民澳大利亚墨尔本,一次看国内电视新闻时看到李鹏委员长旁边的翻译十分熟悉,反复回想后,觉得应该是她30多年前曾教过的小学生李华新,她于是写信到外交部问询此事,不久远隔重洋的她便接到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原来真是她的学生李华新!李华新现任中国驻沙特的参赞,还时不时与黄老师联系。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中学推荐

试题资料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6. 石家庄站
本地教育

教育政策 | 教育资讯 | 择校指南

考试真题 | 简历面试 | 分班考试

经验分享 | 衔接经验 | 名校动态

热门推荐

小学模拟题 | 教育新闻

热门试题资料 | 广州越秀区

广州海珠区 | 广州天河区

重点中学

广州大学附中 | 育才实验学校

中山大学附中 | 广州华师附中

二中应元学校 | 广雅实验学校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数学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