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2008-07-31 09:10:11
应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特别是对于城市低收入家庭来说,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不再是一句宣传口号了。不过另一个事实则是,只要稍微了解中国现行基础教育现状的人,都会一方面对大政策的免除学杂费叫好,另一方面对小政策乱收费叫苦。因为一名学生的学杂费总额,据笔者的了解基本上都不超过200元。但是乱收费的金额,却基本上都超过了被免除的学杂费。
首先是教辅费。除去义务教育课程必备的课本之外,有各种各样的同步练习册、书法字帖、作文训练教材、字词句篇重点手册、奥数训练手册、培优同步演练等等等等。当然,还可能包括课任老师好心“帮助”订阅的各类课外读物。
如果教辅费从对孩子的知识吸纳有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还说得过去,那么校服费的收取则有些来路不明——学校的理由是学校经常有集体活动,而且孩子们的校服一般是春秋季各一套,不论孩子原来的校服是不是还能穿,新学期的校服都还是必须得订。需要注意的是,这还不包括或以学校名义或以家庭辅导名义收取的各类辅导(培训)费用。比如就在今年暑假,笔者的多个亲戚的孩子都参加了类似“初一提前班”或者“强化培训班”的学习,不去吧,老师上的是本来是下学期才上的新内容,如果你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那就只好“自愿”交钱参加学习了。
其实以上部分大多数家长都还能忍受,之所以说能忍受,是因为这些东西毕竟都还是孩子们用得上的,尽管很多时候家长们都是在订阅单上不情愿的签上“自愿”两个字。不过这些和择校费比起来,只能算是“毛毛雨”。
虽然普及义务教育已经多年,但户口所在地的局限和入学考试,事实上就让“幼儿园入小学”和“小升初”的考试依然存在。就近入学,本身就是教育资源分配矛盾形成的懒政结果,更重要的是,“入学考试”和“就近入学”把它变成了收取择校费的最佳借口。其实这本来就是一种悖论,只要稍稍分析一下,就可以揭开这张“画皮”:如果真正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片内资源不被占用,就不应该让其它片区的学生入学。可惜的是,如果真正坚持“就近入学”,“择校费”就将无从收起。更恶劣的是,即便是本区内学生,如果入学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也将和外区学生一样,交纳“择校费”才能入学。而择校费就不是教辅费和校服费区区几百元就可以打发的,其额度一般是以千为单位,在所谓的“重点学校”,以万为单位,也算不得啥子奇怪的事情。当然,择校费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建校费”、“助校(发展)费”、“捐资助学费”等面孔,而且,也都无一例外的戴上了“自愿”的面具。
一方面,政府花大力气出钱发展教育;另一方面,学校耍小动作收取比免除掉的费用多很多倍的钱。一方面是政策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却是家长的“教育投入”越来越多了。所以,在资金政策方面对教育进行倾斜的同时,不把乱收费之风打下去,教育负担越来越重导致的教育返贫或者教育公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终究会把惠民政策的美意,抵消得一干二净。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