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08-02-21 15:29:05
“禁择令”下的择校大战
5月13日上午,北京市一些学校开始受理小学毕业生体育、艺术、科技“特长”项目报名和测试。许多家长凌晨就赶往学校门口排队,带着孩子在多个学校之间往返奔波,有的学校实验班报名人数超出实际录取人数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学生们手里拿着大量获奖证书等候学校挑选。
按照北京市教委小升初的要求,今年禁止任何学校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或测试录取学生,不得以荣誉证书、等级考试证书作为录取学生的依据。但是,一纸禁令并没有遏制择校大战。在东城区一所重点中学门口,一位倾向于赞同考试的家长对记者说:“好学校就这么多,不考试、不看证书,不是给权力和金钱择校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吗?”
北京的情况只是各地小升初择校热的一个缩影。上海市教委最近规定,由优质公办初中改制而来的民办初中在自主招生时不能组织与学生见面。然而记者却发现,有学校又出新招——通过面试家长来考察学生。此举一出,个别名校门口即出现了家长排长队替子女“面谈”的场面。有的家长甚至连房产证和自己的学历证书都一并带来了。
在面谈时,家长的学历怎样?职务和收入情况如何?甚至连多大居住面积也在询问范围之内。一位老师透露说,由于学校不能面试学生,学校就通过了解家长的水平来推测孩子的能力。一般来说,父母学历水平较高,教育理念开明,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比较优秀。
为了抢到优质生源,有的初中学校自办衔接班,有的瞄准学校附近的辅导机构,通过培训机构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开学前好几个月,上海的陆女士就把孩子送到一所民办初中附近的辅导机构学习。她说:“来上辅导班的学生都是为了上这所学校,报名时,辅导班的老师就承诺,只要考试能进入辅导班的前列就能获得入学资格。”
济南的一位家长对记者分析说,不考试的“考试”,对家长是更大的考试。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下,三种人可以进入“好学校”,一是成绩好、证书硬的学生,例如“奥数”、PETS,证书难度节节提高;二是交择校费的学生;三是有关系的学生。证书、金钱、关系三者之中,三分之二以上考的是家长,因为成绩和证书也是靠家长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堆出来的。
政府“禁择”:表面作为实质不作为
有专家认为,现阶段必须承认两个基本的现实: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校际悬殊过大;二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极为迫切,需求增加。当这两个现实产生碰撞时,狂热的择校就不可避免。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融化择校这块坚冰又谈何容易?
北京一位姓陈的家长说,与大多数农村学校相比,城市学校算是优质教育资源了,但问题在于,城市学校建设没有标准,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差距太大,有的学校建设投入上亿元,有的仅几十万元。重点学校教师每月可以拿到几千元奖金,而弱校教师只有基本工资。资源分配的差距,导致生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教育专家杨东平认为,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选择了走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线。层层设置重点学校的制度,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拉大,造成大批“弱校”“差校”,成为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一道“硬伤”。
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政府的态度决定了力度。北京市在1998年借鉴香港的做法,把电脑派位引入了“小升初”,将一个区域里的学校招生名额都拿出来平均分配。但是在现实阻力面前,教育部门随后又开了择校的口子,允许学校办英语、数学等实验班,允许招收文体、科技等特长生。于是,择校之风再次蔓延。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政府最主要的工作,是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靠管住学校“招生”环节而不缩小办学差距的行为,只能是南辕北辙,是表面作为实质不作为。
寻找公平路径,政府责无旁贷
熊丙奇说,从长远看,解决教育不公问题的唯一路径是通过各级教育部门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实现校长教师定期轮换,缩小少数重点学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差距。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地方政府要下定决心,既要有魄力,又要有耐力。安徽省铜陵市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无“择校”用了10多年时间,创造县域教育资源均衡经验的河南省新郑市也用了8年时间。这些地方的做法是,除资金向薄弱学校倾斜外,还把许多业务水平高的校长、老师派到弱校。对学校的年终考核也不评等级排名次,只调查各校存在的不足,再帮他们弥补。这种赶“群羊”不赶“领头羊”的做法,主要是帮助落后的“羊”赶上羊群,让学校一个都不落后。
他说,世界上一些择校问题解决得好的国家,无一不是政府之手在发力。美国的公立中小学都实行按家庭所在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一般不允许择校,美国家庭实际上是通过选择居住地来间接实现择校的。日本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国家负责提供平等入学的机会,确保各学校具备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和质量,并实施公立学校校长和教师有序流动。法国政府一贯重视教育,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全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也不存在众多生源争夺有限优秀教育资源的问题。
教育财政专家王善迈认为,政府在公立学校之间进行资源分配时,必须客观公正,采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同一级政府管理的公立学校,原则上每个学生应该获得相同的教育资源。他建议,为保证公共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应建立从中央到县的四级公共教育经费拨款委员会,成员由人大代表、各类学校代表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审核、批准本级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方案并将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对公共教育经费分配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另外,建立并严格执行教育财务制度,不给学校提供任何经济诱因。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