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奥数网
广州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广州站 > 重点中学 > 重点小学 > 正文

广园小学简介

来源:广园小学网站      2007-05-24 15:14:08

  广园小学于 1994 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1997 年、 2003

  年先后两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省一级学校的复评,是全国红旗大队、广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白云区“诚信单位”。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科研兴校的新路子。

  在各级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支持、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广园小学形成了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良好氛围,正朝着“创办品牌学校”的目标迈进。

  我校重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加强科组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我校数学科组现有教师 12 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约占 84%

  ,其中中国共产党员 6 人,本科学历 5 人,大专学历 4 人,先后涌现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 1 名、广州市优秀教师 3

  名、白云区杰出教师 1 名、白云区优秀教师、白云区嘉奖 4 名,拥有市、区骨干教师 4 人,区中心教研会成员 3 名, 2005

  学年被评为广园小学优秀科组。我校数学科组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进取的优秀团体,

  一、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创建互助型科组。

  在 “ 以人为本,播种未来,享受教育,打造品牌 ”

  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教研任务更重了,如何让挑战变成激励,除了学校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外,更重要的是让每位教师体验到定位的成功感,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愉悦、信任、成功、合作的科组氛围,是很难顺利地、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科组应该是一个和谐、进取、互助的团体,因此,创设激发创造性思维、崇尚良性竞争、能够进行宽松、自由学术争论但又有一定规范的研究氛围是科组建设的首要工作。

  1 、科组建设重视塑造良好的师德。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们从 “ 德为师之本 ” 这一重点出发,开展了 “ 爱岗敬业 ” 、 “ 正师风、树师魂 ”

  等师德系列教育活动,组织研讨会、经验介绍会、观看录像等形式的教研活动,营造师德建设的氛围,在全组教师中掀起了树良好教师职业道德风尚的热潮。

  科组老师之间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党员教师和老教师起带头作用,新老教师互敬互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集体有凝聚力,大家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在这集体中工作都觉得心情舒畅。

  2 、长规划、细安排,确保科组工作有序地、扎实地开展。

  教学是科组的中心工作,教学研讨是科组工作的重点,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必须使每个教师明确总体要求,我们科组每个学期都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制定工作计划、理出工作要点,

  让每位教师工作的注意力和教学行为都有明确的目标,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工作思想离不开三个字:一、注重一个 ‘ 实 '

  字,就是要求全体数学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扎实地落实数学教学目标。在教学操作上做实、做细,力求把新的理念、方法和措施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力争取得实际效果;二、着眼一个

  “ 新 ” 字,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并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把她们推到教学竞赛前台,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三、强调一个 “ 活 ”

  字,就是要求教学体现课改精神,大胆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前沿的设计理念,活化课堂教学,与课余生活,使教与学都富有生气,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3 、建立健全的教研制度。

  我校数学科组坚持每周定时(周三下午)、定点、定主题地进行一次集体研讨,一般是双周科组活动,单周备课活动。科组活动时间为 1.5 ― 2

  小时左右,内容包括: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方面,每次科组活动至少安排 20 ― 30

  分钟的理论学习。集体活动做到重点突出、有实效;备课活动力求做到统一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加强资料、信息交流,教学工作协调一致;

  坚持每学年的教学研讨沙龙:至少组织两次学习新课程标准、三次专题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两次教学故事研讨;

  坚持每月做好一次教案、听课记录、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情况等教学环节的检查;每学期每位老师完成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反思。

  坚持每学期至少进行各种课型研讨课一节以上;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听课,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备课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5 节,其 余

  老师不少于 10 节;

  坚持学期的期中、期末召开一次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总结成功、指出不足、针对薄弱班级或薄弱环节提出措施;

  坚持学科教师结对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因材分工,在分工合作中加强科组的凝聚力。

  著名指挥家邵恩说:“有一种观念好像只要招到优秀的乐手,就有了好的乐团,但却不知乐团更需要的是集体配合。”

  一个成熟的科组并不是单靠科组长包打天下,而应该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我们为每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在合理细致的分工合作中加强科组的凝聚力。根据工作的需要,及学段、教师专才,我们科组

  12 人分工不分家,但又各有各的分管工作,做到资源不流失,全面与局部统一、协调,具体分工如下:

  理论组:颜少贞、羊斌、莫泳湘、涂珊珊、黄海珠、

  (负责理论专题学习资料、课题资料的修改等)

  资料组:曾燕芳、喻宝贵、余玉兰、贾荣秀

  (负责科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书籍的发放、网络消息发布等)

  宣传组:梁翠霞、王连爱、吴秀梅

  (负责学校的数学墙报、科研阵地宣传、学生数学活动开展等 )

  二、强化学习,创建学习型科组。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思想、工作方法和水平都主动地跟上形势的需要,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 “ 继续教育 ”

  的培训和学习,在学习中关注教育的新动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校数学科制定了校本培养计划,并把第一学段的

  教师培训工作纳入了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中,要求在培训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 开展每月一次的新课程理论教研活动,教师论文与教学心得在教研活动中交流。通过校本培训活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师角色模式。

  ②

  推进专题研究,举办“新课程教研日”、“教学开放日”,以备课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思考、研讨教学内客,用浓厚的研究氛围感染、熏陶教师。

  ③

  进行青年教师的帮扶活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实施“名师、骨干教师工程”和“导师制”,努力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设适宜的环境,充分利用我科组现有的市、区名师,开展“一帮一”的拜师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其中我科青年教师申报小数高级教师的通过率达

  100% 。

  2 、创造学习机会,营造学习氛围。

  尽管学校资金短缺 还是想方设法地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 对于有价值的教师外出学习机会我们更是绝不放过;

  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国、省、市、区的教学研讨活动,并邀请省、市、区的专家到校指导工作,与兄弟学校进行“手拉手”的学习研讨,互相学习,为了鼓励教师多学习,学校订了《人民教育》、《福建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小灵通》、《中国教育报》等专刊,并大力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教学设计投稿,支持教师辅导学生投稿。在近三年里,我学科的教师发表或获奖的教研论文、学生作品成绩喜人,其中国家级的有

  2 篇,省级的有 3 篇,市级的 21 篇、区级的有 12 篇,学生作品(数学日记、数学方法、数学漫画、数学故事等)达 53 篇。

  2005 年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教师论文集、数学学生作业集《数学欢乐谷》。

  三、立足学生发展,创建科研型科组。

  以科研促教研一直是我科组的中心工作。 近几年我们狠抓了以下几项符合我校实际的科研课题

  :区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激发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成长记录袋的实践与研究》、省级子课题《数学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区级子课题《激发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等,各课题都进行了成功的结题与伸延。其中成果《生问题、解问题》获市一等奖、

  《运用成长记录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市发展性评价成果二等奖,在全国刊物《小学数学教育》 2005 年 11

  月上发表;《小议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的否定性评价语言》在《广州市课改通讯》发表、教师论文集《感悟》及论文《微笑的数学作业》获市发展性评价成果的三等奖、《微笑的数学作业》在《广州师训》上发表;《谈谈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获国家级一等奖(《小学教学参考》编辑部)、《认识小数》录像课获省级优秀奖、还有

  2 篇教学论文发表在广州市小学数学教研网, 5 篇教学论文分别获区一、二等奖。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我科组教师的共识。我们以学校为本开展教研活动,着力打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善于实践并反思的科研型科组。具体做法如下:

  1 、改革备课,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

  许多年来,完成那本写得很整齐、内容像剧本一样具体的教案成了教师备课的全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去抄写,抄完了,备课也完成了,普遍不敢(也不必)去修改,这样的备课形同虚设,还养成了很多教师不去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教师也便成了教书匠。

  早在 2000

  年,我们就设想改革传统的备课形式,借着课改的锲机,我们从改革备课着手,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引领教师走研究之路。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我们提出了

  “ 隐性 ” 备课的概念,强调了 “ 隐性 ”

  备课的重要性。我们坚持以听课为主,考察教师参与研究的情况;以看备课笔记为辅,分层次要求,如: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写详细的教案,旨在引导青年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十年教龄以上的教师主张写教后感、写反思,促进教师的思考与积累。渐渐地,我们的老师善于思考的多了,乐于研究的多了,爱学习,善积累的多了!备课改革,让教师从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并投入到更自主,也更艰苦、却更有趣的研究中去,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2 、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确立研究课题。

  根据市、区、校的总课题,并针对近年来课改实践中学科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科组先确定了主课题,科组教师再根据自己研究特长,确定子课题,积极与同伴共同研究。学科理论组根据相关的研究专题进行组织、印发学习资料,并定期交流学习心得。课题的确立,让教研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有了依托,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 、从案例研究入手,引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

  我们充分发挥每节研究课的研究功能,使每节课都成为一次案例研究。全科组教师都全程参与;每次教研以典型课例为突破,结合实施科组的专题研究已成为科组教研的

  “ 常规 ” ,于是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思考!人人在探究!人人在收获!

  4 、以教师为主体,形成科研 “ 合力 ” 。

  独立思考是不断创新的力量,是参与集体教研的前提。同组的交流让教研活动充满智慧,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交流的时间是保证的,每周三下午

  2 : 30

  开始,是科组教研交流学习时间,有时还随机增加的集体研究,良好的集体研讨氛围,教师的广泛参与,形成了科研的合力,在智慧的碰撞和启迪中,提高着教科研的水平。

  四、巧搭平台,创建发展型科组

  促进科组的发展首先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培训教师,先后安排多位教师到外地、外校听课、学习,参加省内外各种教育教学研讨会,凡是区内安排的教学与研究活动都组织教师参加。学校还先后请市、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和名教师为我校教师讲座,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教师的思想;积极承办区教研活动现场,请区优秀青年教师到我校上课;组织有关研讨活动,促进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为了让每位教师都能获得专业发展,我们每学年都确定市、区、街、校的骨干培养对象,每个年级安排备课组长,为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并创设各种利于发展的锻炼机会。

  我科组

  中年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有工作热情,有冲劲,接受新东西的能力较强,但缺乏教学经验。为了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能在较短有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科组内构建了青年教师之间的工作互动的师徒配对,师徒之间经常开展互相听课、评课等的教学教研活动,创设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的互动氛围。通过这种活动,效果显著,如

  颜少贞、莫泳湘、羊斌、 曾燕芳 老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已成为市、区的教学骨干, 莫泳湘

  老师被聘为广州市名师网的辅导老师、区新课程培训的培训者;青年教师 涂珊珊、梁翠霞、 黄海珠

  老师顺利通过小数高级评定,并成为校的学科骨干。

  除了结对子外,我们每年每学期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如教师说课比赛、基本功比赛、教师教学论文与教学案例评比,推动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还开展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每年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比赛、作业小能手评选、及其他数学竞赛活动等。通过创设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如:

  羊斌 老师于 2002 学年获广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评比一等奖; 颜少贞 老师获区说课比赛一等奖;颜少贞、曾燕芳、 羊斌等

  老师多次上区的公开课与调研课;莫泳湘、 羊斌

  老师多次作为市教研室和现代小学生报组织的讲师团成员到佛岗、南沙、增城、花都、恩平、从化、清远、开发区、海珠区、越秀区及天河区教学交流。教师的学习热情感染了学生,学生爱学数学,兴趣浓,劲头大。如:低年级的学生在

  曾燕芳 老师 在每周的数学活动课中开展“数学日记论坛会”、数学日记展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表现出“我要学”的学习热情。

  学生由衷地在日记中写下了: “数学真有趣!”、“我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数学真有用!”、“我想我真的是爱上数学了!”。据不完全统计

  全校约 85% 以上的学生现在有偏爱数学学科的倾向。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硕果累累:薛奕彬获 2003

  年全国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广州市一等奖的第一名,在《现代小学生报》上发表了近十篇创作,毕业时被免试免费保送到华师附中进了省的奥数班;刘子诚等

  5 人获同级同类比赛三等奖;王子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比赛二等奖,刘颖等 10 人获三等奖;雷若星等 5

  名学生获省育苗杯比赛一等奖,李小雪等 17

  名学生获省育苗杯比赛二、三等奖;另在每年广州市奥林匹克学校的招生考试中,每年都有多名同学被录取 , 录取率呈逐年递增之势.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热门文章

中学推荐

试题资料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6. 石家庄站
本地教育

教育政策 | 教育资讯 | 择校指南

考试真题 | 简历面试 | 分班考试

经验分享 | 衔接经验 | 名校动态

热门推荐

小学模拟题 | 教育新闻

热门试题资料 | 广州越秀区

广州海珠区 | 广州天河区

重点中学

广州大学附中 | 育才实验学校

中山大学附中 | 广州华师附中

二中应元学校 | 广雅实验学校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数学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